“今天,我第一次清楚地看到父亲的动态影像。”4月2日,77岁的王秀春在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警史馆说,去年她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的肖像照,今年更多的是感动。

王秀春说,父亲王友德牺牲时,姐姐王秀梅4岁,自己当时只有1岁。70多年里,她们对父亲的记忆只是别人口中讲述的故事。父亲长什么样?他是怎么牺牲的?成了王秀春姐妹心里一直放不下的疑问,也是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民警们放不下的牵挂。

王友德是1949年5月以来上海市公安局唯一没有肖像的烈士。2023年,徐汇公安分局筹建警史馆时,筹备组成员提出了要复原王友德烈士肖像的建议。王友德牺牲75年后的2024年9月30日,他的肖像被复原。2025年的清明节前夕,徐汇公安分局又运用最新数字技术,复原了王友德烈士身着制服敬礼的动态影像视频。看到父亲的笑容,王秀梅、王秀春姐妹抚摸着屏幕中父亲的脸庞,一直说着:“父亲,我们真的好想你。”

4月2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听筹备组成员们讲述了这个故事。


2025年清明节前夕,徐汇警方复原了王友德烈士的动态影像。图片来源/徐汇警方

牺牲

1949年8月18日晚上9点多,塘子泾派出所(现徐家汇派出所)民警王友德与同事徐国祥前往市民村巡逻。当巡逻到第一弄时,对面走来两人,形色慌张,王友德和徐国祥立即上前盘查。听闻两人自称是这里的村民,就提出去他们家中问询。当转入第二弄时,这两人突然撒腿就跑,王友德和徐国祥分头追赶。突然,徐国祥听到背后一声枪响,急忙转身返回,却看到王友德头部中弹已经倒在了血泊中。

次日凌晨5点,王友德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6岁。后来,枪杀王友德的凶犯徐世万被抓获。他供认,此前与同伙实施抢劫后逃窜至市民村,遇上民警盘查做贼心虚,边逃边朝民警开枪。1949年12月3日,徐世万被执行枪决。

遗憾的是,当年因没有留下肖像资料,王友德成为1949年5月以来上海市公安局唯一没有肖像的烈士。


王友德烈士以前是当地唯一没有肖像的烈士。图片来源/上海徐汇警方

上游新闻记者看到,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公安局编印的上海公安英烈小册子中,只是用文字记录了王友德的生平事迹。

1923年4月,王友德出生于山东曲阜县吴村柳庄大队一个贫农家庭。1948年6月山东曲阜解放,在党组织动员青年参军时,他做通了母亲和妻子思想工作,同年11月毅然报名参军,后被选调至华东警官学校(现为山东警察学院)。1949年5月随军南下,参与接管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徐家汇分局,被安排在塘子泾派出所(现徐家汇派出所)工作。

“父亲去世时,我只有1岁,姐姐4岁。我们对父亲几乎没什么印象。后来长大了,也只知道父亲在上海牺牲了,我们是烈士子女。关于父亲的故事,我们都是听别人讲的。我记忆里,只有表姐给我描述过父亲的样子——个子高高的,很正气。很久以前家里曾有一张父亲当兵时的照片,后来也找不到了。”王秀春说,父亲长什么样,在上海做什么工作,一直是她和姐姐心里的空白和疑问。


王友德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摄

寻迹

作为上海解放后徐汇公安分局唯一一名烈士,王友德也是分局民警们放不下的牵挂。2023年,适逢徐汇公安分局筹建警史馆,筹建组成员们提出,一定要尽全力把王友德烈士的英勇事迹补充完整,尽可能找到烈士生前照片,以最佳方式展陈出来。

筹建组以“华东警官学校”为起点开始查寻,这所警官学校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创办的第一所警官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和追寻后,王友德烈士的生平和形象渐渐丰富。筹备组成员们了解到,1949年4月,该校800名师生南下,接管了上海、福建等地国民党警察局,华东警官学校登记表中记录了王友德“能吃苦”“太老实”的性格特点。

“资料不多,我们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们知道这件事意义非凡,决心想尽一切办法,不达目标绝不罢休。”分局警史馆筹备组成员、退休民警王国元告诉上游新闻记者,2023年3月17日,在王友德烈士的老家,筹备组成员们在山东省曲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找到了王友德烈士的革命烈士证明书等珍贵资料。但在走访了曲阜烈士陵园、烈士原户籍地派出所后,因时隔久远,档案不全等诸多原因,依旧没有找到王友德烈士的照片。


王友德烈士之墓。图片来源/徐汇警方

“此前,在曲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下,我们还拿到了王友德外孙孔令华的联系方式,我第一时间就打了过去,并表明意图。但是他告诉我,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公安局就给他们写过信询问王友德烈士照片的问题,但也没有找到。”王国元说,“找到王友德烈士亲属的联系方式是很大的突破。我对孔令华说,我们想要到家里去看看,70多年里一直在寻找他们,这次找到了一定要去看看。”

很快,王国元等3名筹备组成员驱车赶往王友德烈士的女儿王秀梅家,在此后的走访中,王国元还陆续见到了王友德的二女儿王秀春和她们的子女。

“由于当年王友德入伍后与家人聚少离多,他牺牲时大女儿王秀梅年仅4岁、二女儿王秀春只有1岁,所以她们对父亲样貌的记忆十分模糊。唯一可以参考的就是在山东走访时,烈士家属提到,从小到大,别人都说大女儿王秀梅和父亲长得比较像。”王国元说。

说起这次见面,王友德烈士的二女儿王秀春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我们对父亲的模样几乎没有印象,家里也没有他的照片。这么多年来,只能通过母亲和其他长辈的讲述,想象着父亲的音容笑貌。一听说父亲生前所在的上海市公安局要复原他的肖像,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

离开时,王国元等人和王秀梅、王秀春在门口合影留念,而这张照片,成了后期复原王友德烈士肖像的关键信息。


画家结合王秀梅的照片还原王友德的肖像。图片来源/徐汇警方

复原

从山东回到上海,王国元始终无法释怀。“如果一直找不到,警史馆开馆之日,王友德烈士事迹展板上的肖像照片就会是空白,那将是多大的缺憾。”王国元说,几天后,他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既然没有原始照片,那能不能请画家画一张?

这个想法很快被筹备组采纳。经过多方联系,筹备组找到了画家周贝贝。“他曾为多名公安英烈设计过纪念碑、纪念像。了解烈士生平和牺牲经过后,周贝贝表示愿意尽全力一试。但和他之前从事过的创作相比,这次可参考的资料太少,而且是人物肖像,创作难度极大。于是,我就把和王秀梅一家人的合影发给了周贝贝作为参考。”王国元说。


王友德烈士复原肖像。图片来源/徐汇警方

周贝贝介绍,动笔前,他花了不少时间仔细观察烈士女儿的面部轮廓和骨骼特征。“烈士先入伍后入警,他作为军人和警察的正气凛然、坚毅英勇都要通过神态表现出来。之后,我再从画面感和艺术风格上确定基调。厘清思路后,我开始‘猫’在画室里创作。先完成第一稿,又觉得英雄气概不够,接着又画了第二稿、第三稿、第四稿……从初次勾勒到形成定稿,用了整整两周时间。”周贝贝说。

初稿完成后,王国元又将画发给了王秀梅一家人,王秀敏和王秀春将肖像画给熟悉父亲的同乡老人看过后提出,王友德画像的脸颊还要再胖一点。最终,经过修改,一幅迟到了75年的烈士肖像画诞生了,一位坚毅勇敢的英烈肖像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2024年9月30日,在中国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徐汇公安分局警史馆正式开馆,王友德烈士的展板上不再只有一个名字和简短文字介绍,而是成为了一位有具体肖像、有详细事迹、可观可感的热血英雄。至此,上海公安博物馆英烈馆中陈列的1949年5月以来上海公安战线牺牲的82名英烈肖像全部补齐。当天,徐汇警方专程邀请王友德烈士家属到场观礼,当王秀梅、王秀春看到父亲肖像时,不禁流下了热泪:“爸爸,75年了,我们终于看到您的真实模样,我们好想你!”


王友德烈士事迹展板前摆了鲜花。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摄

传承

2025年清明节前夕,徐汇公安分局运用最新数字技术,复原了王友德烈士身着当年制服敬礼的动态影像视频。

上游新闻记者在徐汇公安分局警史馆看到,显示屏上,王友德烈士的肖像正气凛然。当王友德身着制服敬礼的动态影像出现时,王秀梅和王秀春摸着屏幕上父亲的脸庞泪流满面。“爸爸,70多年里我们真的很想你,也很怀念你,我们每个人都过得很好,您放心吧。”

王秀春对上游新闻记者说,他们一家都很感谢上海市公安局和徐汇公安分局,没有保留父亲的照片是一家人的遗憾,现在能看到父亲的肖像画真的很感动。

“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去烈士陵园看外祖父,今年清明节我们准备把他的肖像画也带过去。”王友德烈士的外孙孔令华说。当天,王秀梅姐妹还为徐汇警方送上了一面写有“数字丹青复英貌 初心考据证丰碑”的锦旗。烈士虽然埋骨山东,但忠魂却近在眼前。至此,这个跨越76年的还原与重逢的故事终于有了大圆满的结局。


王秀梅姐妹为徐汇公安分局送来了锦旗。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摄

复原王友德烈士的肖像,让信仰的火种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政治处副主任黄俊说,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76年以来,徐汇公安在王友德等英烈的精神感召下,陆续涌现出城市交通秩序的守护者王润达、命案积案必破的坚守者张国忠等一大批优秀民警。王友德等公安英烈的光辉事迹,就像一束束信仰之光,引领公安干警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用忠诚书写责任担当,不畏艰险、追光前行。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