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四月的第一缕晨光,悄然迎来了这个被笑声与戏谑装点的日子——愚人节。

其实“愚人”并不愚。就像今天,人们用谎言编织欢乐,而真正的觉醒者却在笑声中看见真相:当你执着于分辨真假时,早已错过了存在的本质。

这世间最深的智慧,总藏在最笨拙的“愚”里。智者们以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他们不斤斤计较,待人善良厚道,于纷扰尘世中,坚守内心的那份纯真与豁达。

十四世纪日本禅师愚堂曾说:“大愚中有大智,如污泥中生莲花。”

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时,天空并没有落下证书,只有一片早春的樱花,轻轻停在他微笑的唇边。

这个愚人节,愿我们在名人的智言中摘下“聪明”的面具,让存在本身成为最动人的觉醒宣言。今天,你可以是任何人,尽情欢乐,愚乐无极限。

漫游家,心随自然

1
/11


面对愚昧,神们自己也缄口不言。

【德】席勒《圣女贞德》


2
/11


谎言是真理的影子。没有影子,真理也显得单调。

【法】拉伯雷《巨人传》


3
/11

当愚人来找你商量事体,你别费精神。他早就定了主意的。

【中】木心《素履之往》


4
/11

愚人的蠢事算不得希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的愚笨。

【英】莎士比亚《爱的徒劳》


5
/11

海鹦,你不要被偶然的沉寂所欺骗,鸟儿默不作声,并不说明它们不在各个鸟巢相会,风平浪静掩盖着暴风骤雨,而不是相反,人们的阴谋活动亦然,海鹦,闭口不谈阴谋并不证明阴谋不存在,懂了吗。

【葡萄牙】若泽·萨拉马戈《复明症漫记》


6
/11

愚蠢是有人情味的。很多聪明的人并不聪慧,因此到头来他们根本不聪明。他们只是因为害怕毫无意义的庸俗而变得没有人情味。

【奥地利】古斯塔夫·雅诺施记述《卡夫卡谈话录》


7
/11

在这个老年人看不惯年轻人,年轻人看不惯老年人,相互不能容忍已经达到极点的时代,老年人的一切活动便是为了收集论据,准备有朝一日数落这些年轻人,而年轻人则窥测时机,要证明老年人愚昧无知。

【意大利】卡尔维诺《帕洛马尔》


8
/11

但是,荒谬的事物同样令人赞叹。深夜被照亮的地平线,沙漠中给空荡荡的汽车旅馆制冷的空调,白天的人造光,这些都具有某种既疯狂又令人赞叹的东西。富庶的文明那愚蠢的奢侈,它是不是像原始的黑夜中的猎人那样害怕灯光熄灭呢?

【法】让·波德里亚《美国》


9
/11

过去佐藤春夫曾经说过聋者看来像愚人,而盲人看来则像智者。

因为聋者想听清楚别人说的话而皱起眉头张开嘴巴睁大眼睛歪着脖子抬起头来,好像有点痴呆的样子,然而盲人则安静端坐微微低头,仿佛瞑目沉思般,因此总显得像是在深思熟虑。

到底一般说来是否这样,虽然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佛陀菩萨的眼睛,所谓以慈悲慧眼俯视众生的慈眼总是半闭的,因此看惯之后也许我们就觉得比起张开的眼睛,闭上的眼睛更显得慈悲感恩,有时甚至令人敬畏吧。

【日】谷崎润一郎《春琴抄》


10
/11

无论他,还是她,都无法说清这种相互依赖究竟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还是习惯使然。他们从不曾为此问过自己,因为两人都宁愿不知道答案。

她早就发觉了丈夫脚步的日益蹒跚,脾气的反复无常,记忆中出现的裂痕,以及新近养成的在睡梦中抽泣的习惯,但她并没有把这些当作他最终衰老的确凿标志,而是视之为一次幸福的返老还童。

她把他当作一个老小孩,而非一个难以伺候的老人。这种自欺欺人对两人来说或许都是一种上天的恩赐,因为这让他们避免了互相同情。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11
/11

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一天接着一天地蹑步前进,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我们所有的昨天,不过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

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英】莎士比亚《麦克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