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又是一年清明时,慎终追远寄哀思。

这些年,深圳持续推进生态殡葬改革,倡导“绿色殡葬”,厚养礼葬,让生命回归自然。海葬、树葬等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殡葬方式成为不少市民的新选择,文明指数全国首屈一指。据统计,深圳累计举办51次骨灰海葬活动,16次树葬活动,2次花坛葬,约4.2万具骨灰回归自然,或撒向大海,或长眠于树下、花下。

海葬活动全年常态化接受报名

“海是墓,天是碑,魂回自然……”2025年3月18日至21日,深圳市第51次海葬活动在大鹏湾海域举行,亲属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将骨灰和黄白色的花瓣一同撒入大海,让逝去的亲人长眠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爱人第一次来深圳看到海,就觉得深圳的海很漂亮很干净,选择海葬是她的遗愿,我们都很支持。”来自贵州贵阳的王先生在女儿的陪同下参加此次海葬活动,他表示,女儿在深圳工作,以后看到大海就仿佛看到了妈妈。

据介绍,海葬活动作为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之一,从1998年深圳首次实行海葬开始,至今已有20余年。现拥有深圳海葬标志、专门的车辆标牌、船只标牌、工作人员马甲、海葬竖旗等。每次骨灰撒海前,都会举办庄严的海葬仪式,由专业司仪诵读祭文,丧属代表上台发言,并安排大巴车免费送家属到码头集中乘船出海,持续优化群众服务体验。为了大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从2021年11月份起,深圳市全年常态化接受海葬报名,不限时间,达到一定数量便开展海葬活动,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据透露,为了更好地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目前,深圳市正在结合近年来品牌化建设成果,编制本市《骨灰海葬服务规范》,并已列入深圳地方标准编制计划。此后深圳海葬服务工作将会有详细且明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指导。《骨灰海葬服务规范》的编制以及海葬活动的推广是以保障群众基本安葬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减轻群众负担、保障基本殡葬需求,促进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深化殡葬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骨灰花坛葬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绽放

没有冰冷的石碑,没有繁复的仪式,只有鲜花与泥土的芬芳,归尘芳土,伴花而息!3月15日,深圳市殡葬服务中心举办集体花坛葬,186具骨灰回归自然。

这是深圳举行的第二期花坛葬,吉田园的花坛葬区由五个花坛组成,只见工作人员将骨灰装在可降解容器里,深埋于花坛中,覆上新土,种上鲜花,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绽放。

“每当花开时,我都能感受到他的存在。”逝者家属王女士面向花坛鞠躬,献花寄去哀思。她表示,父亲一生热爱自然,喜欢种花养草,选择花坛葬,是因为这是他最想要的归宿。

“每一片花瓣都承载思念,每一缕花香都寄托哀思。感谢她陪我走过许多个春夏秋冬,愿她安息于花间,芬芳似蜜,一路走好。”逝者家属朱先生和老伴都是铁路部门的工程师,是深圳的“拓荒牛”,他遵照老伴的遗愿,选择了花坛葬。

记者获悉,骨灰花坛葬是一种新型的生态殡葬方式,可以节约大量的殡葬用地,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花坛葬活动由深圳市殡葬服务中心统一组织,属于社会公益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无论是否深圳户籍,均可参加。

打造生态葬云纪念馆在线追思

为了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我市将节地生态安葬纳入深圳市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市民群众可以选择免费参加民政部门举办的海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活动,符合条件的还可以领取奖励金,也可以选择在市级公益性骨灰楼“追思苑”免费寄存骨灰10年。同时扩大节地生态安葬奖励政策覆盖范围,鼓励更多群众特别是非户籍群众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实施遗体火化的我市户籍逝者、在我市死亡且在我市实施遗体火化的非户籍逝者,参加深圳市节地生态安葬,经办人可申请深圳市节地生态安葬奖励金。骨灰海葬奖励金为每具骨灰3000元;其他节地生态安葬奖励金为每具骨灰1000元。

为了方便逝者亲属寄托哀思,我市依托“深圳智慧殡葬系统”建设的生态葬云纪念馆,是专门为生态葬参与者提供的个性化在线追思平台。纪念馆根据不同的生态葬式,设置海葬、花坛葬、树葬等不同主题馆,每个主题馆详细记录每次集体安葬活动情况,并为每一个逝者建立个人纪念馆,保存逝者的生平视频、履历事迹。逝者的亲朋好友可登录纪念馆,缅怀逝者,追思留言,让市民回顾参与节地生态安葬时感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