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多地土拍市场火热开局,楼面价屡刷新高。

仅在3月28日一天之内,上海就出现两宗地块刷新板块单价新高,其中,静安区N070302单元111-21地块以溢价率32.31%、楼面价92659元/平方米,刷新大宁板块单价新高;浦东新区北蔡楔形绿地C09b-01地块最终成交楼面价71412元/平方米,溢价率40%,刷新浦东北蔡板块单价新高。

3月18日,北京一地块刷新单价历史新高,海淀区树村资金平衡用地统筹项目HD00-0705-0035-1地块以10.23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刷新了北京楼面价纪录,由此,北京土拍市场成交楼面价首次突破10万元/平方米。

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一线城市,杭州、成都等地的土拍市场也多次出现备受追捧的高溢价地块。

3月28日,杭州也诞生了刷新楼面价最高记录的新地块,杭州市西湖区蒋村文新单元XH030203-01(3)地块楼面价为88029元/平方米,溢价率高达115.39%,打破了3天前滨江区西兴单元BJ030102-25地块以77409元/m²楼面价刚创下的纪录。

短短一周之内,杭州地块楼面价最高记录者两次“易主”,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以来杭州第三次刷新楼面价最高纪录。

3月,仅前后半个月时间内,成都市住宅用地楼面价两度刷新纪录。3月27日,成都锦江金融城三期49亩地块以4.12万元/平米的楼面价,刷新3月11日成都高新区64亩地块3.17万元/平米的纪录,也成为成都首个宅地成交楼面价突破4万元/平米的地块。


多地楼面价屡刷新高,楼市回春了吗?

对此,壹合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许传明以一句“昨天的旧船票登不上今天的客船”的形象比喻分析道,“高溢价地块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房地产市场‘抬头’的一个迹象,但不能如此简单化理解。高价地块的出现意味着市场火热,这个观点放在5年前或许可以,但放在现在,要多维度来看待分析,不能简单判断为楼市回春。

“开发企业敢拿高价地,说明对市场判断还是相对乐观的。另一方面,原因也不止如此,目前多地楼面价屡刷新高的基本逻辑有三条:一是,改善需求比较旺盛,这是一个全国共性问题,这一需求尤其在在全国主要中心城市表现旺盛;二是,前几年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开发企业普遍土地储备消耗多,经营还算稳健的房企开始拿地补库存;三是,能够出好房子、好产品的地段比较受欢迎。旺盛的改善需求、好地块和房企需求叠加相应之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许传明说。

同时必须看到的是,多地楼面价屡创新高的土拍市场,实则隐含着另一现象:高溢价地块多发生在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其余大多数城市土拍市场仍低迷。

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供给侧延续三年缩量趋势,土地交易量仍在持续同比下滑,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成交建筑面积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9%,不过由于一二线优质地块成交占比增加,成交金额仍同比上升9%。各能级成交规模同比均降,三四线城市降幅最大,达到20%。

许传明指出,“这是大家形成的一个共识预判。房地产开发从过去‘上规模’为主,转变为现在以‘上质量’为主。所以说,开发规模持续缩量是大势所趋。基于这个判断,改善需求者必然成为主力客群,而此类人群的市场空间就集中在中心城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大多数房企投资仍未启动,相比之下,国央企投资积极性显著突出。今年1-2月,投资金额超过百亿元的企业共有8家,其中7家均为国央企,包括华润置地、中国金茂、保利发展、招商蛇口等;且5家央企投资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

对此,克而瑞研究中心报告认为,“一方面是止跌回稳过程中改善型需求表现亮眼,央企投资提前‘抢跑’,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地块,一季度拿地并能在年内能形成可售货值,也是央企一贯投资风格;另一面,与核心城市供地节奏、质量密不可分,尤其是部分核心区地块高溢价成交,中小房企想要捡漏难度颇大。”

“其实,比起从企业性质的角度分析,我们应该看到,是经营比较稳健的房企在开发,从这个角度去观察会更合理。现在经营稳健的房企,在资金储备等方面更有实力,进行扩大再生产、继续投入运营。”许传明进一步分析道,“前几年快速扩张的部分房企,现在面临比较大的困难。但包括一些国企央企或地方性公司在内的一些房企,此前本身经营比较稳健,没出什么大问题,所以到现在,这些企业还能继续往前走。”

(大众新闻记者 都亚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