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20周年之际,昨天,记者从该校获悉,复旦大学标志性建筑“复旦源”落成在即,将形成校史馆、博物馆、艺术馆、科技成果馆、校友馆在内的“一源五馆”新格局。
当天,“复旦源”公募正式启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复旦源”内涵建设项目1200万元,并在同天举行捐赠签约仪式。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2023年底,学校启动“复旦源”历史文化功能区建设。这片以相辉堂草坪为中心的区域,是现在复旦邯郸校区的发源地、复旦精神的溯源地,综合地理、历史和文化因素,命名为“复旦源”。
“复旦源”航拍图。
“复旦源”将建成“一源五馆”。在“复旦源”的这块草坪上,将落成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奠基人李登辉的雕像,命名为“相辉广场”。
校史馆基于丰富的历史档案、照片、录音、视频、模型、文物等,采用多样化的展陈形式,着力凸显复旦人120年来教育救国、教育报国、教育强国的奋斗历程,以及复旦由私立到公立,由专科到综合,由文理到与医科相融相济,以及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改革创新历程。
博物馆坐落于邯郸校区相辉堂草坪西侧,由100号相伯堂、200号简公堂(董顾丽真艺术博物馆)、300号景莱堂(蔡冠深人文馆)组成。今年,博物馆将推出一系列精彩展览,以崭新的面貌向观众开放。
作为面向社会的文化枢纽,艺术馆特别打造多功能报告厅、艺术公共教育空间和艺术文献资料室,定期举办公益导览、演出、工作坊与跨界学术讲座,构建全民美育实践平台。
科技成果馆以“探索基础科学”“突破重大技术”“融合交叉研究”三大主题展区为核心,系统呈现复旦大学近年来取得的高水平、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复旦硬核科技实力,生动诠释复旦人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
校友馆前身为1922年落成的“奕住堂”,是展示校友工作与校友成就、促进校友交流与合作、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数字化与智慧化导览,并承载校园文化传播与创新的综合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