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大山里的宝贝,纯天然无污染,凉拌、炒肉都很好吃。”3月25日,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木岗冲村电商仓储中心,镜头前,主播手持新鲜采摘的野生蕨菜,热情地介绍。一旁的仓储中心加工区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打包蕨菜。
主播正在介绍产品。
“这些蕨菜都是当天从山上采摘的,要快速打包发货,保证新鲜。”去年5月,吴翠兰来到这里工作,从一名靠种地和在工地打工为生的农民,变成了月收入3000多元的“新农人”。“这里活儿轻松多了,还能照顾家里,日子更有奔头了。”她笑着说。
吴翠兰的笑容,正是六枝特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动缩影。
这座占地1400平方米的电商仓储中心,主要以销售当地应季农特产品为主,配备4个户外直播间、6个室内直播间及10个移动冷库,功能齐全。目前已有10余家企业入驻,年线上销售5000万元以上,线下销售超1亿元,带动直接就业300人、间接就业500人。
仓储中心内堆放着各类农产品。
“我们通过‘电商+仓储+直播’模式,把木岗镇的农产品卖向全国。”贵州多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霖介绍,中心不仅为农户提供稳定就业岗位,还培训村民掌握直播技能,让山货出山更便捷。目前中心已培育20余名本土主播,月收入均可达到上万元。
而在关寨镇中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工厂里,贵州向日葵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清洗、修剪、发酵、包装……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浓郁的酸香弥漫整个厂区。
工人们正在清洗蔬菜。
“我们现在有青菜、油菜、萝卜菜、芹菜四大类酸菜产品。”公司总经理陈洪国指着生产线介绍,“2024年销售额突破840万元,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这家从家庭作坊成长起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于2024年自创食品品牌“黔菜酸”,从手工制作到标准化生产,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企业正在实现传统风味的现代化转型。
正在发酵的酸菜。
“目前公司有5个农村合作社种植基地,带动了六枝特区九龙、大用、落别、月亮河、新窑等1000余名农户的增收。”陈洪国说。
如今,一棵棵农家蔬菜在这里完成华丽转身,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金疙瘩”。
在六枝特区蓬勃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中,刺梨产业正绽放独特光彩。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家专注于刺梨产品代加工的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起3.3万亩刺梨种植基地,与当地约5000户农户开展合作,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刺梨这一“山野珍果”真正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我们为合作农户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种植。”公司销售负责人何文俊介绍,公司实行保底收购政策,确保农户种出的刺梨应收尽收,彻底解决销售难题。
贵州轩辕农业加工生产的各类刺梨产品。
“目前我们长期合作的代工客户有上百家。”何文俊介绍,工厂于2020年正式投入试运行,至今已运营五年,企业销售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工厂销售额已突破3000万元,呈现逐年递增的良好发展势头。目前,该公司正在扩建厂房,新增的冻干生产线预计8月投产。
这些生动的场景,正是六枝特区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当前,六枝特区正大力发展粮油、蔬菜、肉品、禽蛋、水果、茶叶、豆制品等精深加工产业。
据六枝特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登海介绍,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六枝特区农产品加工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全区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1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此外,六枝特区精心打造的“六枝六味”地域品牌也打响了知名度,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目前,六枝特区茶叶、食用菌、面条、粮油、豆制品等加工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显现。
从提篮小卖到电商直播,从家庭作坊到标准化工厂,从山间野果到广受欢迎的农特产品,在这片土地上,农产品加工业正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刘登海表示,下一步,六枝特区将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通过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向精深加工产业延伸,促进一产和二产深度融合,为六枝特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图/文 林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