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高语阳 余晖
3月29日至30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指出,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全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各部门形成合力,确保群众化解纠纷“只进一扇门”,“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有几个重点。
第一,近年来,综治中心实现从无到有、从点到面,进入规范化建设的新阶段。
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社会治理点多、面广、难度大。
综治中心,就是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地方,比如提供法律咨询、化解矛盾、化解信访等,目的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长期以来,矛盾纠纷调处资源散落在司法行政、公安、街道等多部门、单位,存在“九龙治水”的问题,老百姓找个说法“走不对门、找不到人”。
综治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2002年,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在全国率先建立乡镇综治中心,此后全省各乡镇普遍建立了综治中心。
近年来,各地以综治中心为枢纽,统筹推动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多中心合一”。
目前全国省级综治中心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覆盖率达到90%。
第二,重点推进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方面规范化。
在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之后,接下来要解决“规范不规范”的问题。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矛盾交织、风险隐患增加等多重挑战,这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去年11月,陈文清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意见。陈文清表示,要按照整合资源、方便群众、运用法治、注重实效的要求,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流程完善群众诉求的登记、受理、办理等工作。
在这次推进会上,陈文清进一步要求,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目标,对人民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在人员配备上,会议明确要求,各部门要选派业务骨干入驻,并保持人员相对固定,入驻人员行政隶属关系不变,依法承担本部门职能,业务工作接受原单位指导、管理。
同时,综治中心要对入驻部门应受理未受理、应办理未办理、应追责未追责、应处置未处置等问题及时纠正、重点督办。
第三,以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推进以县级为重点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今年2月,中央政法委出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以规范县级综治中心建设为重点,明确了10项具体操作指引。
根据部署,县、乡综治中心重在矛盾纠纷化解,省、市综治中心重在统筹协调。当前,要立足基层,先集中资源把县级综治中心建设好, 并通过县、乡两级综治中心的资源力量统筹,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这次推进会上明确给出了时间点:
到今年6月底,以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把全国县级综治中心运行起来。
到今年底,除了需新建场地的,其他所有县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直辖市的下辖区县比照县级要求推进规范化建设。
到明年,新建的县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并按要求基本实现省、市、乡综治中心规范化。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