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小城能够给青年什么未来?
靠瞪羚,去突破创业死亡谷!
产业机遇,是株洲在未来最大的机遇之一。
湖南要“抢人”,已经是在各路媒体上疯传的话题。
缘起是这一届两会的湖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的一句话:“我们欢迎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到湖南来创业。”
而另一句话,则更让青年们振奋:“大学生只要有创业的‘好点子’,背着双肩包就可以来湖南创业。”
一言既出,青年才俊皆为之动容。
无他,十年前,时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的沈晓明也有过类似的话:在上海,在浦东,创业“不拼爹”,不看你背景行不行,只看你自己行不行,如果创业者选择了上海,选择了浦东,就已经“插上了隐形的翅膀”,因为这里“是一个让年轻人圆梦的地方”。
轰动一时的“网红”语录,言犹在耳,此后浦东的二次爆发,早已是最好的备注。
如今再次激励年轻人奔赴湖湘,其号召力不言而喻。
为了说这句话,湖南已经准备多时。
例如去年湖南省发布了《湖南省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了实施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设立面向大学生的创业投资基金,首期基金规模5亿元,存续期10年。
连芒果台都准备好了创业节目,就等着青年才俊一试身手,用传媒的力量去为他们吸睛和吸金。
湖南省要抢人,作为湖南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株洲更要当仁不让,全国引才。
为此,株洲也做了许多铺垫。
学生暑假实践营暨就业游活动成了每年日常。
市领导带队奔赴全国高校为株洲“路演”引才成了每月惯例。
在既有的人才政策基础上修订的“人才新政45条”即将出炉……
各种利好,让株洲在2024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连续5年入选“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榜单。
但这样就足够了吗?
比起一线城市,以更高薪资、福利政策吸引人才,株洲必然力有不逮。
对比全国在交通航空、北斗航天、智能制造上的人才缺口,株洲洼地效应不足。
在工业机器人操作师、电气工程师等新技能蓝领上,株洲转型升级压力山大……
湖南在全国抢人的大潮中,株洲如何独树一帜,在人才这个“城市战争”中独占鳌头,成为一道必考题。
如何破?产业机遇是株洲最大的依仗。
且不谈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八大工业城市之一,那是过去。
也不说作为工业城市,株洲在全部的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拥有37个,这是现在。
此处更要谈谈未来!
对青年才俊而言,未来可期,才是关键,产业机遇,就是风口。
株洲能够给青年什么未来?
瞪羚,必须是瞪羚,创业死亡谷的突破口。
什么是瞪羚?
一个区域的瞪羚企业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
瞪羚企业是什么?个头不大、跑得快、跳得高。
成为瞪羚,越过创业死亡谷,是全国青年才俊的一个中国梦。
株洲有什么?
1994年这个概念被提出,2003年,中关村引进。
2013年株洲领全国风气之先开启认定首批瞪羚企业。
十年生聚,让这个南方小城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32家。
按照每1000亿GDP对应的重点“小巨人”数量计算,其国家重点“小巨人”密度全国第一。
数量比不过北上广,但密度之大,可叹可敬!
湖南人霸得蛮、耐得烦的湖湘精神,更可见当代创业湘军之魂。
如此故事,说给资本市场听,可引亿万奥援.
如此心胸,说给青年才俊知,可做创业定海神针……
抢人、引才,城战在即,株洲更要树一二典范,以日新月异之创业成就,彰显小小城市、大大机遇。
刊载于《株洲日报》2025年3月31日“天台时评”版,刊载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