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春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落杨浦区江浦路317号的幸福养老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数十位老年学员围坐桌前,手持画笔,专注地为素色的纸鸢涂抹色彩。
不一会儿,燕子轮廓的纸鸢在他们的笔下逐渐鲜活,轻盈的翅膀上跃动着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的交融……
这是杨浦区幸福养老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举办的一场“制作纸鸢体验活动”,在这里,老年人不仅可以体验非遗手作的乐趣,更能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家门口的幸福”。
在纸鸢中感受春色之美
“我们在这里不仅能学手艺,还能和老伙伴们聊聊天,每次一来就心情特别好!”第一次参与活动的黄阿姨一边为纸鸢上色,一边笑着说道。
现场,纸鸢的形状如同一只只燕子,上面绘有蜜桃、樱花等春日图景。老年学员们在非遗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各自喜好,调色、勾线、涂抹,为空白处填上了粉紫、明黄、宝蓝等亮丽春色。一只只燕子就此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一边制作,大家还一边互相交流心得,气氛温馨而热烈。
纸鸢制作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技巧。老人们通过亲手制作,不仅重温了传统技艺,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成就感和快乐。
手作背后的“认知守护”
杨浦区幸福养老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于今年3月开业,不仅是老人们的活动场所,更是一个聚焦认知障碍专业服务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其一楼开设的“记忆咖啡馆”是认知障碍早筛、干预的服务平台。
据工作人员介绍,本次纸鸢制作活动是“记忆咖啡馆”系列健康干预项目的一部分,周边老年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旨在通过手作搭建社交平台,鼓励老年人参与认知健康“守护站”的活动。
患认知障碍症是一种渐进的过程,以智能减退、人格改变、词不达意等脑功能异常和行为改变为典型表现,但通常来说,轻度和中度患者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干预,可以延缓疾病进展。而传统手作活动中,常能锻炼人的手眼协调能力,并通过社交互动、传统运动、音乐疗愈等方式带来多元感官刺激,帮助老年人保持大脑活跃,为其提供非药物干预支持。
“这里是一站式的服务,既能让老年人动手动脑,又能帮助早筛查早预防,让大家的养老生活安心又充实。”现场工作人员说道。
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本次活动所在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杨浦区深化“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的重要载体。整个中心从1楼至3楼,分为托养、康养、医养、体养、食养五大板块,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老人提供基础医疗服务;长者运动健康之家配备了智能体测设备,老人可以在这里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长者食堂则能根据老年人的营养需求设计餐食……中心通过多方联动,构建了医养机构、社区、企业协同的服务网络,为老人提供无缝衔接的养老服务。
杨浦区始终以“幸福养老”体系构建为核心目标。根据《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到2035年,全区养老床位将达到户籍老年人口的2.5%,社区长者食堂超50家,每千人养老服务设施面积突破65平方米。目前,全区正加速推进“十助”服务深化、医养康养融合、智慧养老创新,通过优化要素支撑和产业融合,努力打造多层次、多元化、普惠型养老服务样板。
活动结束后,老年学员们带着亲手绘制的纸鸢体验春日美好,绽放笑容。在这背后,是杨浦区对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更是对“幸福养老”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不断完善,将有更多老人享受到家门口的“幸福乐园”,绘就更加绚丽的晚年图景。
文字丨汤顺佳
编辑丨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