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打卡计划#
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听到伤害和被伤害的事。
那么一个人是怎样受到伤害的呢?伤害有两种,肉体的心灵的。
肉体的伤害归法院管,我们不去谈它。
心灵的伤害,我认为多是如此发生的: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要差,我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他的伤害。
这种心灵的伤害,往往源于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衡量着他人对我们的态度与行为。
当这把尺的刻度与现实中的表现不符,失望与委屈便如影随形,悄悄在心中生根发芽。
比如,我期待一个人喜欢我,但实际上他对我并不好,那我就会感到受到了伤害。
再如,朋友间的误会,可能只是因为一句无心之言,却被听者解读为冷漠与疏远。
恋人间的争吵,也常常起因于一方未能满足另一方的情感需求,那些未说出口的期待,成了彼此心中的刺。
家人间的隔阂,有时仅仅是因为对彼此生活方式的不理解,久而久之,亲情树上便布满了看不见的裂痕。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些伤害往往出于爱。
我们因为在乎,所以有了期待;因为期待,所以容易受伤。
但真正的成长,是在于学会调整这把心中的尺,理解并接受每个人的局限性,包括自己的。
相应地,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要好,那我就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伤害,一种内心宁静被打破的伤害。
更糟糕的是,这为下次受到真正的伤害留下了隐患,因为这提升了我们对别人的希望。
别人的态度是由别人控制的,我怎么能保证别人总对我好呢?
一个我不在乎的人,我对于他对我的态度没抱任何期待,所以他无论如何对我,都不会跟我的期待发生冲突,所以我绝不会受到他的伤害。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说,如果我们感觉受到了伤害,那并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而是自己的期待伤害了自己。
如果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也在某些方面伤害过别人,因为我们对别人的态度不可能总是像他们所期待的那样。
当我们开始懂得,没有人能够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心灵的伤害便会大大减少。
于是,学会宽容,学会沟通,成为避免心灵伤害的关键。
在每一次误解与冲突中,试着换位思考,用爱和理解去填补那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
如此,人际关系才能如细水长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愈发醇厚。
古人说宠辱不惊。
那是把对别人的期待降低到了最低点。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呢?
别被自己的期待伤害。
请把期待寄托在自己身上,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那你就永远不会受到来自人际间的伤害了。
娟心理: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专栏有疗愈创伤和人格成长的方法,如有需求,可作了解;若有情感心理困扰,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