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LION
在东亚家庭中,"父亲"常常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他可能沉默、严厉、疏离,甚至伤害了你,却依然深刻影响着你的自尊、亲密关系与人生选择。许多女性习惯了在"讨好父亲"或"对抗父权"中挣扎,却从未真正审视:这段关系如何塑造了今天的自己?
无论是职场精英还是家庭主妇,女性内心的自卑、情感障碍或自我怀疑,往往都与父女关系创伤有关。也许是时候,我们需要直面"父女问题"的核心:不是等待父亲的道歉,而是重新找回被压抑的自我。
本文选自荣格派心理学家、荣格分析师区域协会(IRSJA)创始成员琳达·希尔斯·莱纳德作品《女性困境:父性职能对女性的禁锢》第一部分《创伤》中的第一章《父女关系中的创伤》
一
父女关系中创伤的两种心理模式
由父女关系中的创伤所导致的两种心理模式, 这两种模式截然相反,但经常同时出现在那些受伤女性的灵魂深处,撕扯、博弈、互不相让。我将其中一种模式称为“永恒少女”,另一种则称为“全副武装的亚马孙女战士”。
什么是“永恒少女”?
“永恒少女”指成年后,甚至到了六七十岁,心理年龄还依然停留在少女阶段的女性。这些女性永远活在父母的庇护 下,欣然接受他人向其投射的身份。她们把自己内在的力量拱手让人,丢弃了自我探寻的责任,任由别人来定义自己的人生。通常,“永恒少女”都会嫁给过于奉行大男子主义的男人,努力活成丈夫期待的样子。从外形到举止,她们都给人一种天真无邪、弱不禁风、俯仰由人的感觉。有些“永恒少女”可能会试图挣脱牢笼,但在挣扎的过程中依然会戴着那副可怜兮兮 的受害者面具,自怨自艾、郁郁寡欢、萎靡不振。不论哪种情况,“永恒少女”们都未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什么是“全副武装的亚马孙女战士” ?
“全副武装的亚马孙女战士” 堪比“永恒少女” 的对立面。现实中,也有许多女性把自己活成了“全副武装的亚马孙女战士”。回望她们的成长经历,我发现,这些女性的现状基本是由父亲失职造成的,无论是从个人层面还是文化层面看皆是如此。为了应对父亲的失职,这些女性往往会在自我层面认同自己内在的男性或父性特质。因为父亲未能满足她们的需求,她们只好自己去填补这些空缺。因此,她们会通过追求个人成就、拼命发展事业或争取社会地位成为规则制定者,形成了鲜明的男性化自我认同。作为母亲,有些女性甚至会把家庭当作企业来管理。但是,这种男性化的身份往往只是一层保护壳,面对被父亲抛弃或排斥的事实,这层壳好似一副盔甲,既可抵御被抛弃的痛苦,又可掩饰自己的怯懦、卑微和脆弱。在某种程度上,这身盔甲确实护着她们在职业赛道上叱咤风云,在各种社会事务中夺得了话语权。不过,因为这身盔甲裹藏了她们作为女性的挚情柔肠,她们不敢卸下盔甲展露自己的个性,也就无法与男性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无法从容自如、活力四射地活在当下。
两种创伤模式可能同时存在吗?
与“永恒少女”一样,“全副武装的亚马孙女战士”其实也被剥离了自我。事实上,在大多数女性身上,我们都可以同时看到这两种模式。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先是全副武装,活成了亚马孙女战士,但女战士的背后始终藏着一个惊恐的小女孩。后来,这个小女孩暴露了。她仓皇出逃,却发现世界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身。她无法在一个地方安顿下来,也无法和任何人建立长久的关系。有些女性最初甘做乖巧的娇妻,后来揭竿而起,成了气焰熏天的斗士。在大多数女性的人生中,这两种模式是交替上演的,有时甚至在瞬间就完成了转换。
点击上方链接,即可优惠购书
二
父女关系中创伤的成因
面对自己的处境,“永恒少女”和“全副武装的亚马孙女战士”都经常陷入绝望。因为她们与自身重要部分的连接被切断了,她们感到偏离了核心自我。这种感觉就像她们明明坐拥豪宅,却只能享用那么一两个房间。
如果一个人能更有意识地洞察懦弱的原因,那么他就会意识到自己只是打着懦弱的幌子在逃避内心本就存在的力量。他会发现自己并不是懦弱, 而是抗拒,是拒绝承担责任!一个人因为抗拒改变而陷入绝望,是因为他拒绝了未来的可能性和无限的发展空间;一个人因为懦弱而陷入绝望,是因为他逃避现实,不满于有限的生存空间。这样看来,这两种绝望其实是相通的。因懦弱而生出绝望,在我看来,只是“永恒少女”的一面; 因抗拒而生出绝望也只是“全副武装的亚马孙女战士”的一种表现。最终,她们都将殊途同归,成为同一个人自我分裂的两种极端状态。
因懦弱陷入绝望的“永恒少女”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撕掉受害者标签; 而把自己活成“全副武装的亚马孙女战士”、试图掌控一切的女性则需要认识到,通过控制误以为获得的力量是多么虚幻,对于无法掌控的局面,应试着放手。 当一个人通过信念的跃升将各个阶段的绝望都消解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转变也会接踵而至。在这种跃升中,人们既接受了自己的懦弱,也承认了自己拥有的力量,既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也相信自己拥有无限可能,并认识人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对立状态之间来回磨合,而不是绝对认同某一种状态。
三
父女关系中创伤的破解
荣格认为,就个人而言,成长的课题就是要看到这两个对立面各自的价值,尝试将两者融合起来,让它们相辅相成,高效地服务于自己。我发现,从心理治疗的角度看,这项课题对那些在父女关系中受伤的女性尤为重要, 因为她们的内心经常有“永恒少女”和“全副武装的 亚马孙女战士”在对抗。“永恒少女”和“全副武装的亚马孙女战士”都有可取之处,双方可以取长补短,两者相得益彰才 能夯实女性崛起的立足点。
虽然有些女性可能会因与父亲关系不睦而受伤,但她们仍然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抚平创伤。我们承载了父母的印记, 但我们并不只是父母的作品,命运并没有给我们设限。荣格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通向平衡和完整的自然疗愈之路; 每个人的心中还存在着一些被他称为原型(archetype) 的自然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是内在模型,外部模型缺失或不理想都不会影响到它们。比如,女性的内在其实本就藏着父亲原型的所有潜质,如果女性愿意大胆探索自己的无意识层面,就很有可能激活这些潜质。因此,尽管我们自己的父亲或文化意义上的父亲最初可能塑造了我们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形象,设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能做些什么, 以及我们在与男性的关系中能做些什么,但在我们内心深处,其实还保有内在父亲原型的正面特质和创造性特质,这种内在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抵消实际生活中的许多负面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与父亲原型建立更好关系的潜能。
点击上方链接,即可优惠购书
文末福利:关注“蓝狮子图书”公号,点赞和在看,转发本条推文至朋友圈;并在评论区留言,谈谈你应对“父女关系”的想法,小狮子将随机抽取一位幸运读者赠送一本《女性困境》噢~
书评人征集:希望成为“蓝狮子图书”优质书评人的书友们,欢迎添加馆长小狮子官方号:lanshizi321,加入我们~
‼️添加馆长·小狮子:lanshizi321,加入书友群,还有更多及时资讯福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