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筹备了数年的真人动画大片《白雪公主》,几天前终于上映了。



因为“白雪公主”的选角被骂了许多年,如今这部电影有没有实现荣耀逆袭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不仅如此,这部电影可能成迪士尼史上最亏真人动画电影,外界的负面评价不仅针对女主,还有强扭的剧情等方面…



上周末,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首映后票房为8730万美元,比预期少13%,其中大约一般的票房来自美国本土市场。



上周末的票房成绩还算正常,但这周末数据一出来,舆论就坐不住了——这周末美国本土市场票房居然骤降至1420万美元!

这才上映10天,观众就已经对这部迪士尼近年来最大巨制没兴趣了么?



要知道,迪士尼在这部电影上下了血本,狂投约3亿美元。

如此一来,《白雪公主》的票房必须达到4.278亿美元,迪士尼才能收回票房成本。



然而,上映10天全球票房才1亿出头,这明显离4亿的目标遥不可及…



如果影评口碑还可,这电影可能还有逆袭可能。但如今,无论国内外,都对这部一开始就大张旗鼓推销“包容性”主题的电影风评欠佳。

在国外的影评网站上,《白雪公主》评分快要达到网站最低分,在豆瓣上,这片子也被打了不及格的分数…



根据看过剧的网友表示,不仅女主“白雪”的外表难以服众,电影还把原著里“白得像雪一样所以取名白雪”的名字来源,硬生生换成了“在一个大雪天出生所以叫白雪”,而且故事的整体逻辑也令人诟病。



迪士尼让编剧改掉了格林兄弟的原著情节,骑着白马吻醒白雪公主的王子在电影里变成了一个看起来有点坏坏的帮派的首领,而此人受到白雪的感召才彻底变成了正面人物,并帮忙化解了白雪的困境。



迪士尼想凸显这版白雪很大女主,不需要男人来拯救,于是设计了这么一个男主在女主的辅助下才能发光发热的剧情。

除此之外,白雪和毒王后的殊死较量情节也进行了大量改编,盖尔加朵扮演的毒王后有很多毒计可施,却偏偏选了最不中用的毒苹果魔咒。

白雪最后带着大女主光环回归,空口白舌就劝说成功王后的近身侍卫放下武器,抛弃王后而去。



自古以来改编历史经典童话到21世纪的电影,尤其是真人电影就是件难事,不仅要考虑原著粉的感受,又要增加变动满足观众的好奇心,适应现下社会的价值观倾向。要传统还是现代、如何融合两者一直是改编的难题。

看起来,这次白雪公主的真人电影剧本改编,情节就无法令大众满意。



电影本身槽点满满,这两年的前期宣传则为这次“白雪公主”的失败早早埋下伏笔…

谁家电影女主在关键宣传期和双女主闹政见不合,闹到全网皆知的?



又是谁家女主在美国大选后对现任总统一顿输出,传输一大通负面情绪的?



而直到今日,“白雪”的扮演者瑞秋Rachel Zegler都还把自己大声疾呼关于巴勒斯坦的帖子保留在社交媒体中,哪怕是电影制片人坐飞机亲自去劝,都没法让她删除帖子…

瑞秋是新生代实力派演员,活跃在话剧、舞台剧表演中,接下“白雪”角色前已经展现出好莱坞明日之星的潜质。



但小姑娘脾气倔、心气高,不肯为电影宣传折腰(也不知道双方合同到底咋写的…), 在影片上映前就收到了网友大量抵制的声音。



“白雪”选角从外到内的zz正确,瑞秋的“仗义执言”,影片本身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似乎都玩脱了,成了主流市场不能认可的怪诞之作…



看到如今《白雪公主》口碑票房双扑街,不少一直以来就讨厌女主和电影设定的网友高兴翻了:

“人生教训:如果有幸在电影翻拍或衍生作品中担任主角,不要高估自己的重要性,也不要说原作的坏话。这些年来,原作一直留在人们心中,而你很可能不会。”



“我永远不会看这部电影的原因不是因为她是拉丁裔。而是因为她是个白痴,自以为最了解这部电影。她践踏了原作,这是一部经典之作,而她告诉一定年龄的人,他们的意见一文不值,只有她的意见才重要,而且是正确的。她太让人无法忍受了。”



“白雪公主不是应该是白人吗?只是问问。“



“这个忘恩负义、无知的公主应该闭上嘴巴,专心演戏。

现在她应该还是闭嘴,但不必再担心演戏了。”



“她是这一代人糟糕的养育方式的产物。他们父母告诉他们他们是最好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给他们参与奖章,不敢质疑他们的缺点。

这一代人懒惰、傲慢,认为世界会照顾他们。他们真诚地相信他们说的话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即使他们没有经验,因为他们从未被那些不知道如何教导谦逊、尊重、努力工作和被他们那失败的父母责备过。”



如今在这种票房下,有些人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