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王选长的世界,感受他的传奇人生和对家乡的挚爱之情。


三、王选长与“三七五”的不解之缘

现在,让我们再次翻开《平川三七五》这本书,我们不禁被王选长与“三七五”之间的特殊联系所吸引。

在大学期间,王选长就密切关注并参与了“二五减租”(即减免25%的租金)土地改革政策的勾画与实施。这一政策在湖北14个县试行后,成效显著,但遗憾的是,由于多种原因,未能持续推行。


《平川三七五》内页

王选长是农民的儿子,心系广大农民,希望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善。到了台湾后,他深刻反思了“二五减租”政策在大陆失败的原因,特别是1947年在广西、四川两省推行时遭遇的困境。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更为彻底的“三七五减租”政策,将租金减免幅度从原来的25%提高至37.5%(即50%×(1-12.5%))。

1949年4月14日,时任台湾省主席的陈诚,响应蒋中正先生倡导实施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开始在台湾推行“三七五”减租政策。陈诚深刻吸取了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努力缓和与当地农民之间的矛盾,积极采纳并推行了王选长提出的这一政策。短短几年间,这一政策就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有了积蓄,农作物产量大大增加,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网络资料图片

“三七五减租”政策的成功实施,不仅让农民看到了希望,也让台当局意识到了满足农民拥有土地愿望的重要性。于是,台湾决定全面实施“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是土地改革的最终目标。为了更深入地推进土地改革,陈诚还采取了以工商企业股向地主赎买土地等办法。

1953年,台湾正式策划并实施了“耕者有其田”政策。而“三七五减租”等政策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大量地主提供了转型为资本家的机会,也为台湾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王选长与“三七五”减租政策之间有着不解之缘,他的智慧与远见为这一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提供了关键性的推动,而这一政策也成就了台湾经济的崛起,彰显了王选长在土地改革领域的卓越贡献。


东岙路廊

、王选长的乡情

东岙的路廊,那是王选长童年里最暖心的角落。母亲的身影,还有路廊边孩子们骑在“双叠石板”上当马骑的欢腾场景,就像一幕幕鲜活的戏文,串起了他无数欢笑和泪水的宝贵记忆。而东岙特有的“弹糊滚豆腐”,那滋味,更是像一股暖流,深深刻在他的心坎上,成了他永远割舍不下的妈妈的味道。


路廊旁边的双叠石板

1963年1月10日,当东岙的15位渔民意外“飘风台湾”时,王选长的心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紧紧拽着,那线的另一头,就是那片他熟稔的土地和那熟悉的味道。见到亲人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东岙的路廊还在不?村里的那双叠石板还在不?我怕是再也吃不到东岙的弹糊滚豆腐喽。”这简短的话语,满满的都是他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仿佛他的魂已经飘过了千山万水,回到了那个温情脉脉的三门湾畔的村庄。

在台湾,王选长大方地设家宴招待那15位村民,让他们在台湾尽兴观光,就像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弥补自己不能回故乡的遗憾。可是,他心里始终有个解不开的结——那就是没能给母亲送终。

1948年国共内战的时候,王选长的母亲走了,他身在远方,没法回家奔丧。那种忠孝难两全的无奈和痛楚,像一把尖刀,深深刺进了他的心。他只能托叔伯亲份把母亲的遗骨暂存在屋后的菜园小屋里。母亲临终时的遗言,更是像一根刺,句句都戳痛他的心。她希望等儿子回来时再办丧事,要风风光光地出殡,但这个愿望,终究没能实现。每当王选长想起这事,心里都会涌起一股说不出的痛楚和遗憾。

破四旧立四新那会儿,王选长的舅舅没办法,只得把王选长母亲的尸骨装进麻袋,匆匆葬在了一市法洪坑的娘家墓地。这一葬,就是好几十年。


王适长母亲墓(图右)

2024年10月,王选长的儿子王履之,从美国远道而来,带着对祖母的深深怀念,重修了奶奶的坟墓。跪在墓前,他泪流满面,为父亲当年没能尽孝而痛哭。那哭声,就像是一种无声的诉说,诉说着王选长对母亲的愧疚和思念,也诉说着他对家乡的深情和无法言说的遗憾。在场的人,都被这哭声深深打动,仿佛也感受到了王选长那份沉甸甸的乡情。


王选长故居废墟

我踏上这片土地,走访村里老人,听着王选长的故事,感受着他家族的情怀与对教育的执着。站在他老家的废墟中,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厚重的情感。王选长与他的家族,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传奇,更是对故乡的深情与对教育的无私奉献。

感谢提供珍贵信息的人们,感谢王家兴先生和王履之先生的审核,我将带着感动与敬仰,继续讲述王选长的故事。他的坚韧、智慧、乡情和政绩,将永远镌刻在历史长河中。

走进千年东岙古村,翻开《平川三七五》,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传奇人物。让我们铭记他,传承他的精神,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愿王选长的乡情与故事,永远激励我们前行;愿我们珍惜身边的亲情与乡情,不让遗憾成为永恒。

感谢大家对“凤潭清水东讲村名”的支持和捧场!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投稿邮箱:nbnh3889@163.com 微信18969872107

□ 参考文献:《平川三七五》,作者王佩君

□ 图文:水东居士

□ 编排:天姥老人

□ 审核:王家兴先生、王履之先生

□ 宁波南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