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历史学会获悉,川菜界传奇人物、四川省历史学会川菜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特一级厨师梁长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3月31日早晨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77岁。据了解,梁长元先生的追悼会地点和时间,将于后续公布。
梁长元先生用毕生心血践行“精益求精,兼容创新”的厨师信念,其匠人精神与文化贡献将永载川菜史。这位从成都松柏村饭店起步的厨师,用六十余载的光阴将川菜的传统技艺淬炼至炉火纯青,又以开放的胸怀将川菜之味传遍世界。
梁长元年轻时影像
从松柏村饭店走出的川菜大师
梁长元,生于1948年2月27日,四川成都人。童年时,因为父亲的去世和生活的窘迫,梁长元和哥哥跟随母亲度过了十分艰苦的岁月。1961年,年仅13岁的梁长元被安排到青果街三益饭店报道培训,尚未褪去童稚的他,凭借超乎常人的勤奋刻苦,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小学毕业后便被分配至成都松柏村饭店,开启了他的厨师生涯。
梁长元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勉,于是成了松柏村重点培养的好苗子。1963年,成都市举办饮食展销会,梁长元被临时调入,1964年工作结束后他进入到了玉龙餐厅,并于同年5月4日参加玉龙餐厅集体拜师仪式,正式拜入了川菜泰斗曾国华门下。这段师徒缘分,也成为日后他技艺精进的关键。跟随曾国华,梁长元耳濡目染,继承了师父对菜品“收汁恰到好处”的严苛要求,更习得了那份“将每道菜做到极致”的执着。
红旗餐厅厨房 师父曾国华指导梁长元做菜
1965年,梁长元效应国家号召参军,在兰州军区某部事厨。三年半的军旅生活不仅磨砺出他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还让他对食材的季节特性与地域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1969年复员后,梁长元出任广福餐厅经理,凭借严格的管理和扎实的技术,他将这家“落后门店”打造为了先进单位。
但相较于管理,梁长元始终钟情于灶台。1972年,梁长元从管理岗位重返技术一线,参加了成都市饮食公司“革命委员会”技术培训班,凭借优异的成绩留任红旗餐厅助教,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教学与传承工作。在此期间,梁长元参与了红旗餐厅的四期培训,因技术精湛被聘请为成都市饮食公司“721”大学实习操作教师。此外,1974年、1975年,梁长元还多次参加“行业大比武”并斩获了冠军。
1972年9月8日 成都市饮食公司革命委员会技术培训班第一期学员毕业留影 第一排左起第七位为梁长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梁长元能够摘得桂冠,正是源于他在幕后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与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这从一些细节就不难看出。例如,梁长元对于开宴席的菜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他看来,开菜单每个季节都要不一样,要以当季食材为主,他曾表示,“作为厨师,炒菜要看季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温度的变化,菜单的档次和搭配也需要变换。菜单也不是随便出的,要根据客人的口味去迎合客人,如果做出来的菜不符合客人的口味,那这个菜也就是白做了。”
曾到多国掌厨,致力于川菜创新与传承
梁长元也是致力于川菜国际化的先锋,自1979年考入成都饮食公司高级研究班后,梁长元于1981年公派到了泰国曼谷事厨,将川味的麻辣鲜香带入东南亚;1993年,梁长元又赴日本铃鹿市楼兰餐厅任厨师长,一次宴请重要企业家的菜席中,梁长元制作的头菜“盘龙戏牡丹”雕刻得栩栩如生,中盘“熊猫戏竹”以鸡糁包裹火腿和冬笋做肉身,盘中假山、天鹅、亭子,皆可食用,川菜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2000年伊始,梁长元便待在了美国四川-东京菜馆。
在外工作期间,他从未向人说过重话,曾质朴地说:“我为啥子出来打工挣这个钱,就是想让家人生活过得好一点,我就这个想法,其他没得任何想法。”除了出国事厨,梁长元在国内的餐厅也不断奔波着。他曾在北京长城饭店云台餐厅担任厨师长一职,在西藏饭店同师父曾国华一道担任顾问。
梁长元在四川省历史学学会川菜口述历史委员会口述时留影
此外,在传播川菜技艺的过程中,梁长元深谙传统,却不囿于传统,他善于融合其他菜系并加以创新,如其代表菜品有“凉拌鳝丝”“糊辣青鳝”等。而他师父曾国华的“酿一品海参”“清汤燕窝”等也被他完整地传承,这种“新旧交融”的理念体现在他每一道菜品中。
晚年时,梁长元依然十分心系川菜行业,作为四川省历史学会川菜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他致力于川菜口述历史工作,为川菜的发展和历史传承奉献了宝贵的力量。
封面新闻记者 杨旭斌 图据四川省历史学会川菜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