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正午时分,哈尔滨医科大学新建的智慧餐厅里,餐盘与智能秤的轻微碰撞声不时响起。医学生们在琳琅满目的菜品前驻足,无须掏卡,只需“刷个脸”就能点餐,营养成分数值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取餐后径直走向餐桌——系统将自动从预存账户中完成扣款。这个由百年老字号马迭尔打造的校园智慧餐厅,正用数字技术重新定义高校餐饮的“温度”与“效率”。据了解,这也是马迭尔集团在黑龙江开设的第四家校园智慧餐厅。在这里,每一道菜都经过营养师的精心配比,每一个环节都经过智能系统的精确计算。当百年锅气撞上数字算法,当中华老字号邂逅蛋白质计算器,这场舌尖上的“数智交响曲”如何留住烟火气的温度?



每个智能秤都是出餐口:智慧餐厅的运营之道

记者走进刚开业不久的马迭尔智慧餐厅,扑面而来的是诱人的饭菜香气与科技感十足的就餐环境。厨房里,厨师们正在揉面、熬汤,智能设备闪烁着运行指示灯,传统与创新的融合正在这里悄然上演。

哈尔滨马迭尔健康膳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京介绍,“学生们只需通过微信公众号注册账户并充值,就能开启全新的用餐体验。”李东京边说边演示着操作步骤,绑定餐盘后,系统就会记住每位学生的用餐偏好。

记者注意到,餐厅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排排智能称重餐台。与传统食堂固定分量的打菜方式不同,这里每个菜品都放在装有精密传感器的餐盆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食量自由取用,智能屏幕上会精确显示每100克菜中所含的热量、碳水、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

“以往午餐高峰期,排队等上20分钟是常事,现在每个智能秤都是一个独立的出餐口,学生随到随取。”李东京介绍,为了满足医学生群体的特殊需求,餐厅还特意增加了蛋白质含量高的菜品,并聘请专业营养师参与菜单设计。“我们每个月都会推出新菜品试吃活动,收集学生反馈的意见,再根据反馈改进餐品。”



老字号的“数智化”突围:从冰棍到智慧餐饮

记者与李东京坐在餐厅的用餐区,聊起了马迭尔这家百年企业的转型历程。李东京说,作为百年老字号,马迭尔的冰棍已经成为哈尔滨的一张城市名片,但很少有人知道,马迭尔已经成为涉足更多领域的现代化餐饮服务商。成立于2024年8月的马迭尔健康膳食科技公司,主营校园餐饮服务业务,隶属于哈尔滨马迭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以来,已成功运营了绥化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哈尔滨科技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校食堂餐厅服务项目。今年3月26日,马迭尔第四所高校食堂项目——哈医大智慧餐厅正式亮相。

“我们不是简单地做一个食堂,而是要打造一个全新的智慧餐饮生态系统。哈医大餐厅开业首日就接待了3500多人次,这个数字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李东京说,餐厅还根据学生需求增加了川湘菜等菜系。所有食材都来自黑龙江本地优质供应商,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既有马迭尔经典食品档口,又有现代化的智能餐台;既有东北特色菜品,又有专门为南方学生准备的湘菜、川菜档口。

李东京介绍,目前餐厅推出的“免费奶茶”“巨型蛋糕”等营销活动广受欢迎,未来,餐厅计划每个月都推出一档活动。端午节会推出包粽子活动,学生们可以吃到自己包的粽子。餐厅档口同时还会推出新菜让学生试吃。“我们正在筹建中央厨房,未来,将为更多学校提供营养配餐服务。作为国企,我们微利经营,同时还要承担社会责任。”



传统技艺遇到智能科技:“多了个靠谱的帮手”

中午的马迭尔智能餐厅后厨忙个不停,行政总厨梁朋立正在指导厨师们准备午餐的菜品。“做菜讲究‘火候、调味、手感’,这是老底子的功夫,但现在有了智能设备帮忙,就像多了个靠谱的帮手。”梁朋立一边翻动着锅里的姜丝大虾,一边和记者聊起传统烹饪与智慧餐厅的结合。

梁朋立说,锅包肉这类讲究酥脆的菜,以前老师傅得盯着油锅看颜色、听声音,现在使用智能温控炸炉,油温和时间设定好,每批出锅的肉片金黄程度几乎一样。还有一道学生爱吃的炸鲜蘑,后厨用电子秤配面衣比例,“以前靠手感,现在数据告诉你‘5克粉配3克水’,炸出来更均匀,浪费也少了。”后来食堂搞了“双轨制”培训——老师傅教徒弟颠勺翻锅,科技团队教怎么看数据,“比如姜丝大虾的调料还得人尝了算,但智能系统会建议‘腌15分钟更入味’,两下结合,反而省心了。”

谈到学生餐的健康改良,厨师长拎起一勺黑椒猪肉丁:“你看这肉块,现在专挑瘦的,配菜加青红椒,用喷雾油枪控油,辣度还能选微辣或中辣。”营养分析系统也帮了大忙,像老黄瓜炒土豆片,发现碳水高了就掺点笋片;干锅菜花里的西兰花比例提高,再搭个蒜蓉娃娃菜,“孩子们爱吃,维生素也补上了。”

“科技不是来砸锅的。”他指了指正在出餐的炸藕盒,“该脆的脆,该香的香,咱们要的就是这口‘放心熟悉味’。”



学生的真实体验:“这顿饭算是吃明白了”

“以前吃饭就是填饱肚子,现在连蛋白质含量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顿饭算是吃明白了!”临床医学专业大三学生王同学端着餐盘,指着智能屏幕上的营养分析数据说。她的餐盘里装着半份猪肉丁、一份蒜蓉西兰花和少量米饭,“这些加起来蛋白质有25克,正好够我下午实验课的需求。”

来自海南的学生邢同学正在享用她的午餐:“我是海南人,很喜欢吃智慧餐厅的牛肉和西兰花,和传统做法相比,他们的版本减少了油量,吃完不会觉得油腻难受,价格也挺合理的,这一餐花了13元,米饭免费,以后还会经常过来吃。”

在餐厅的角落,孙同学和男朋友正在分享一份软炸龙利鱼。“刷脸支付真的超方便!”李同学说,“以前中午高峰期排队刷卡,经常找不到校园卡,现在往摄像头前一站就支付完成了。最让我惊喜的是营养分析功能,以前吃饭全凭喜好,现在取餐时屏幕上会显示碳水含量多少,非常适合减脂的女生。”

最感人的评价来自一位湖南籍的研究生。“这个剁椒鱼块,让我想起了妈妈的味道。”他动情地说,“虽然为了健康减少了油盐用量,但那种鲜香麻辣的滋味一点儿没变。”

此刻,餐厅里回荡着轻柔的音乐,阳光照在学生们满足的笑脸上,这个充满科技感的智慧餐厅,因为特别人性化而显得格外温暖。

餐厅里的人潮渐渐散去,几位同学坐在窗边的位置,一边吃饭一边讨论着课堂上的病例分析。他们的餐盘里,智能系统优化过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场始于味觉、成于科技的餐饮变革,正在悄然改变着高校食堂的生态。正如梁朋立厨师长所说:“科技永远替代不了厨师对美食的热爱,但它能让这份热爱惠及更多人。”

这场始于智慧餐盘的改变,让飘着饭香的空间更懂年轻人的胃与心。当科技读懂每一克营养的需求,也不曾忘记一勺乡愁的重量,这便是数字化时代最温暖的注脚。

  •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李楠 牛婷婷;摄影:李楠 牛婷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