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2014年9月30日,我国设立了首个烈士纪念日,纪念烈士成为一种法律规定的倡导全民纪念英烈的国家仪式。又是一年清明节,我更加思念45年前在南疆“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牺牲的战友们。


△2019年端午节前夕,本文作者和爱人专门赶到龙州,到烈士陵园祭奠当年曾经并肩作战、为保卫祖国母亲而长眠于此的战友们!

提案呼吁为327名失踪烈士修建“英名墙”

2018年“五一”假期刚过,我收到战友王学军和刘东寄来的一袋材料。

打开袋子,让我震惊,这是1979年南疆自卫还击作战中失踪(牺牲)烈士和家庭亲人的地址、名单、联系方式,及部分烈士证书的复印件,共304人。这是师副参谋长汪自维和刘东、张随义等战友及烈士亲属用5年时间走访、收集整理的全部失踪烈士资料。

我怀着十分敬畏复杂的心情一页页读完,一幕幕画面回放在眼前,特别是当年战友们在从战场回撤时绝地突围、厮杀拼搏的英勇壮举,又一次强烈地震撼着我,浑身撕心裂肺般的疼痛,久久无法平复。

回想当年,我们大多是20岁上下的青年,战场上交谈最多的是“当英雄不当孬种”,唯一的愿望是“牺牲后不要把我留在异国土地上”。这些话,直至今天都令人刻骨铭心。当得知由于各种原因,至今还有上百名战友的英灵没有回到祖国,烈士陵园还没有他们的英名,我的心情特别复杂。

在战友及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核实,在向有关部门反映的基础上,我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高度关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失踪烈士善后问题的提案》:

“建议为327名失踪烈士修建‘英名墙’。将修建‘英名墙’工作列入退役军人事务部要办的实事之一,直接督办;建成后,择时举行落成典礼,邀请部分参战人员和烈士亲属代表参加,告慰英烈,抚慰亲属;由退役军人事务部指导各地组织做好201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40周年纪念活动;将对越作战等重要纪念场所或战场遗址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八一建军节、烈士纪念日举行祭奠活动,弘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我还多次向政协委员讲述战友们的英勇壮举,英雄的事迹震撼着每位委员。

2018年4月,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挂牌成立,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烈士及退役军人荣誉奖励、军人公墓维护以及纪念活动等”,标志着维护烈士权益在组织制度建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8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这种以法律法规形式纪念和保护英烈的举措,不仅强化了我们敬仰英雄的礼仪和文化,同时也彰显了国家和人民永远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牺牲和贡献的英雄烈士,表明了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和坚定态度。

从2014年起至2023年,国家分10批(每年一批)、将938位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在韩国的志愿军烈士遗骸接回祖国安葬。目前,这项工作还在进行中。

2019年3月12日,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关怀下,国家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为327名失踪烈士建立了“英名墙”。

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对我的提案答复中说:

“英名墙”已于2019年3月12日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正式落成揭幕。烈士英名墙位于龙州烈士陵园中轴线西面墓群后,墙体长度为10.6米,厚度为0.6米,高度为3.95米,墙体采用印度红大理石装饰而成,墙体碑文上镌刻着327名在自卫还击战回撤途中失踪(牺牲)军人的基本信息,英名墙整体简洁大方,庄严肃穆。英名墙揭幕仪式由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委县政府牵头组织,来自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参战老兵和烈属代表共1273人参加了仪式,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出席活动并致辞,整个活动文明、安全、有序。

据了解,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通力协作,把各项服务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广西下拨烈士纪念设施维修保护和烈属接待经费2200万元,安排车辆,组织义工、志愿者并出动医疗人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祭扫人员的食宿及安全出行;云南构建了服务保障体系和平台,主动对接祭扫团体,跟踪做好服务保障,赢得了祭扫人员的肯定;山东、河南、广东、湖北、湖南、贵州等牺牲烈士较多的省份有序组织烈士遗属前往广西、云南集体祭扫。清明节期间,退役军人事务部与9部门组织开展了“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在综合运用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手机客户端、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宣传祭扫纪念活动。

目前,云南共16个烈士陵园,列入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8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广西共10个烈士陵园,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8个、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个。不仅提升了烈士陵园的宣传教育功能,还在重要时间节点由政府主导隆重举行祭奠活动,营造崇尚英烈、学习英烈的浓厚氛围。

“忆起从军路,几度难入眠。”2019年端午节前夕,我和爱人专门赶往龙州,到烈士陵园祭奠当年曾经并肩作战、为保卫祖国母亲而长眠于此的——我亲爱的战友们!一时感情无法控制,心彻痛、泪长流。在南宁,我们专门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军区领导表达致敬。回北京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写下此文,以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我亲爱的战友们!


△龙州烈士陵园祭扫现场。

烈士英灵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广西龙州,位于我国南部边陲,其左邻崇左市江州区,南接宁明县、凭祥市,东北面与大新县相连,西北与越南接壤,扼守由越南进入中国珠江流域的第一道重要防线,是有着近1300年历史的边关重镇。

龙州烈士陵园,地处广西龙州县上龙乡弄平村弄平屯,始建于1979年3月,占地面积22836平方米。陵园内长眠着2051名在南疆“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牺牲的烈士,其中,被中央军委、原广州军区授予的战斗英雄数十人,一等功臣76名,二等功臣232名,三等功臣1021名,军队有师、团、营、连、排各级干部和战士1982名,其中师、团级指挥员14名;地方有县长、副县长、乡长和支前民兵69名,遍布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是广西、云南26座烈士陵园中安葬英烈最多的一座。

陵园入口处矗立着一座高达6米的烈士纪念碑,碑上战士塑像紧握钢枪,昂首挺胸,生动刻画出人民战士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勇雄姿。塑像基座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左右两侧则以浮雕形式描绘了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和民兵踊跃支前的光辉形象。

烈士纪念碑正后方的“英名墙”,是陵园于2019年3月为迎接失踪英烈魂归祖国而建,墙体长10.6米,高3.95米;墙上镶嵌的327块红色石碑代表着327名失踪烈士,石碑上烈士的照片和简要生平清晰醒目,两侧挽联“为国舍命人天共仰,魂归华夏寰宇永垂”熠熠生辉。

这些烈士在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殊死决战弹尽粮绝时,有人高呼口号跳崖,有人拉响手雷与敌同归于尽,有人是为掩护战友凛然赴死,他们无不是用生命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和边境安全,生动演绎了一幅幅壮烈的英雄画卷,涌现出许多黄继光、董存瑞式的英雄人物。军人生为国家雄,死为国家魂。他们是国家的英雄,民族的骄傲,人民的功臣。他们是国家一束纯净的阳光,是国家光辉历史的记忆。

走过纪念碑,陵园墓区内大片排列整齐的鸡血红方块墓石让人心生敬意。每块墓石上方正中镶嵌着一颗红色五角星,右上角粘贴着用陶瓷烧制成的烈士照片,下方刻有烈士所在部队、出生地和牺牲的时间、地点和年龄。在英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的土地上,这上千块鸡血红墓石之下,是他们安息的英魂。他们已然长眠,但这排列整齐的墓石好似一个强大而静默的方阵,尽显英烈不屈的精神永远镇守着这方热土、时刻等待着接受祖国的检阅。


△广西龙州烈士陵园。

祖国没有忘记你们!

在英名墙和墓区,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和照片,他们让我心中那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闸门瞬间打开,经年累月积蓄的思念奔涌而出,一幅幅英勇悲壮的画面浮现在眼前!


△这颗红帽徽的拥有者是四四八团四连二排长张奎,他头部负伤经救治后回到了祖国。

战士梁英瑞,他在战斗中主动承担爆破敌堡任务,由于坡陡路滑,加之腿部受伤,几次都未能接近敌堡。关键时刻,他咬紧牙关拼命将炸药包塞进敌人射孔,当敌人将其推出来后,再次将炸药包塞进去,并用双手死死顶住,将敌堡炸掉,自己壮烈牺牲,年仅25岁。战后,中央军委追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班长朱仁义,在攻打某3号高地战斗中,头部先后两次中弹,仍冒死为全排开辟通路,手托炸药包,炸毁敌机枪掩体,与敌人同归于尽,终年22岁。战后,中央军委追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副连长王立新率领一排连续作战两昼夜,在被敌人重重围困时,王立新抱起集束手榴弹,从侧面冲入十几个越军中,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追记一等功。

班长耿军带领战士打光了子弹,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抱着冲锋枪高喊:“共产党员跟我跳!”带头纵身跳下悬崖,班长王云才和另一名战士紧跟着跳下,均壮烈牺牲。战士梁士臣,抱着一个敌人喊着“祖国万岁”跳下山崖,与敌人同归于尽。

火力组组长耿晓康,负责在前面开路,火线荣立二等功。回撤途中,耿晓康带着22名伤员遭敌围困,他以猛烈的火力撕开一个口子,赶紧让伤员先走,自己却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年仅17岁。22名伤员安全撤回。

耿军烈士和耿晓康烈士是同胞兄弟,是150师耿进福副参谋长的两位爱子,也是十年边境作战中上万名英烈中仅有的三个双烈士家庭之一。按规定,两兄弟可有一人留在后方。但耿晓康不断找到首长,坚决要求上战场。团里最后同意了他的请求。两兄弟牺牲后,有人责怪耿进福:“孩子们要上前线,你为啥不拦下一个?”耿进福回答道:“别人的孩子都上前线,我的孩子凭什么搞特殊?”

排长程里林,率领全排向敌人发起攻击时,被敌人炮弹炸伤了腹部,肠子都流了出来,伤势十分严重,战士们要为他包扎,他坚持不肯,对战士们说:“不要管我,赶快冲上去消灭敌人。”牺牲前,还从自己衣袋里掏出5元5角钱,作为他向党交的最后一次党费。战后追记二等功。

副连长谢启仁身负重伤,见敌军紧追不舍,自己伤重难行,为了不连累战友,他命令相随的三位战士留下手榴弹后快走,自己断后掩护。三名战士刚离开不久,就听到后面传来手榴弹的爆炸声……战后追记三等功。

郭蓉蓉是南疆战场上牺牲的唯一女兵,她是师电影队队长,主动要求上前线抢送牺牲战友遗体,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残暴的敌人冲上来又点燃了郭蓉蓉乘坐的汽车,她牺牲时年仅24岁。战后被追记三等功。

电台班长殷涛面对敌军围困,他烧毁电台机要密件后,从手腕上慢慢退下父亲留给他的延安牌手表,用衣袖使劲擦了擦。这是他和亲人最珍贵的联系,决不能留给敌人!他端详后将手表摆在石头上,拿起一块石头把手表砸得面目全非。然后,他瞄了一眼慢慢围上来的敌人,解下电台抱在怀里,拔掉了怀中手榴弹的拉环……时年23岁。

炮连战士黎启东,在与敌遭遇的激战中英勇牺牲。当增援部队赶到后,看到他的遗体浑身是血,身后是一条匍匐十几米长的血路,他的左手向上握成拳,伸向远方,拎着枪带的右手还紧握着一支没有了墨水的钢笔。大家轻轻地把烈士的左手抬起时,赫然看到在他的手心上,用没有墨水的笔尖,在皮肉上刻出“我要入党”四个血字。战后,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以慰英灵。

我的爱人也是一位老兵,她在我的身旁仔仔细细地为张正武、李会安、马勤平、周清林、赵跃利等烈士擦洗墓石。当擦洗到王健烈士的墓石时,发现他牺牲时才17岁,爱人再也忍不住一直压抑的情绪,泪洒墓石,看着王健的照片自语道:“小兄弟,你是陵园里年龄最小的,还是个孩子,也许还常在父母怀里撒娇,可在战场上你是个了不起的英雄。姐给你擦洗得干干净净!”用手上的毛巾慢慢地把墓石上下左右擦洗了一遍又一遍。

“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怀?也许我长眠再不会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一块块墓石就是一个个英雄的故事,就是一位位烈士的化身。

40年过去了,如今的我已不复当年的模样,但我相信战友们一定还能记得我,我静静地蹲在他们的墓石前,默默地为他们敬酒、献花、上香、烧纸,和他们絮叨着昔日的峥嵘岁月,絮叨着连队生活的欢歌笑语,絮叨着对他们的深切思念,藏不住的泪水伴着汗水一起撒在墓石和泥土上。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据统计,全国目前共有4300多所烈士陵园和纪念设施,纳入名录的烈士190多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每一步征程无不镌刻着英烈们的奉献和牺牲;共和国的今天,每一寸国土无不是用英烈们的灵魂和鲜血支撑起来的。而这些英烈中,只有不足十分之一留下了姓名,无名烈士近2000万。他们虽然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但他们的精神已深深地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生生不息,永世长存!

【本文作者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原副政委(少将) 】


作者:王卫星

文字编辑:杨春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李木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