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潜山皖水 ,作者陈鹏
一
又是一年木棉盛开的季节,淅淅沥沥的清明雨,把我的思绪带回遥远的法卡山。
2006年腊月的一天,为完成一个重要采访任务,我们来到广西南部边境,走进十万大山丛林中的法卡山。
法卡山的枪炮声早已在岁月中消遁,当年的南线战事也已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出,那154个年轻生命,化做莽莽群山中的一片碑林,静静地守望着边关。
墓林背倚山峦,山脚下是边境哨所,一座座墓碑纵横而立、坐北朝南。碑石是南方常见的那种青色条石,高二尺、宽尺余,碑顶呈锥状,上方涂刻着一颗红五星,标明着烈士的简要生平。
45年前的今天,硝烟染红了这片土地,我一支边防部队奉命扼守法卡山阵地, 浴血奋战57个昼夜,打退敌人从营连到团规模的无数次反扑,毙敌705名,伤敌513名,而我154名官兵也长眠在这个阵地上。
英雄的法卡山,血染的风采。这里的每座墓碑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制式碑文:姓名、年龄、籍贯、部队代号、入伍、牺牲时间,三两行字写尽战士生平,没有一句美誉之词,你也很难从这些简短朴素的碑文中,看出他们生前的壮烈,可这恰恰是人世间最隽永的墓志铭。
我们在墓碑前凭吊,发现了空军一位名叫张学宝的战士的墓碑。和我一起去的广空雷达某旅政治部温副主任告诉我,这是他们旅一个边境雷达站的油机员,1975年入伍,1979年牺牲,牺牲前已经快要批准退伍,再过几天小伙子就要回家乡与亲人团聚了。
那天的战斗打响后,对面700多发炮弹砸在0.07平方公里的我雷达阵地上,阵地通信全部中断。张学宝第一个冲出掩体,把炸断的线路接好,返回路上,一颗重炮弹落在他身边。张学宝牺牲时年仅22岁。他的坟,是后来从连队驻地的高山上移葬到这里的。
和张学宝一样,长眠法卡山的生命,当时都是那么的年轻,他们像这南国迎风怒放的木棉,一个个热血奔流,生命勃发。他们牺牲时年龄大的29岁,小的18岁零3个月,有相当一些战士从入伍到参战牺牲,前后还不到半年。
二
木棉花染白了这儿的山岗,像天上的白云,寄托着无尽的哀思。
走进匠止烈士陵园,发现有些文学作品对战争残酷程度的描写刻画与眼前的这一切相比,只不过是一些呻吟罢了。
匠止陵园建在边城凭祥市近郊的一座山麓。这里是广西边境最大的烈士陵园之一。由于所葬烈士众多,只好分区建坟,一区是广东、福建籍官兵,二区是海南、湖南籍官兵,三区是安徽、江苏籍官兵,依此类推,覆盖 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参战官兵。
冬日的残阳下,泣血的三角梅染红了墓群,山冈上,木棉树开满了白花,眼前的墓碑一座连着一座,一片接着一片,漫过成片的山林。这是数不清征战官兵在那场战争中,用青春的血肉,筑起的最壮美的阵营!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3000多年前,屈原挥泪写就的这首《国殇》,为战死沙场的卫国忠烈写出了最壮美的祭文!
生前戍守南疆,战死之后化做一抔泥土,也要扑进祖国边关的怀抱,看着脚下这片他们用生命换回的土地。
与冷冷静静的墓园相隔不远,便是遐迩闻名的浦寨边贸市场。今天的一些边民们用麻袋装着成捆的钞票,自由自在地进行着各种边境贸易,那里高楼林立、商品丰足、市井繁华。
墓园朝南不远,就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的友谊关,广西边境线上标志性的风景区,边关的美景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人,这里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人们在和平的日子里,享受着生活的丰裕和闲适。
山脚下的村庄,这时不断传来鞭炮声,家家户户过年的气氛浓了。墓林中,可以看到一些零零星星刚刚上过坟的痕迹,祭品中烈士家乡的烟酒糖等土特产散落在墓碑周围,这一定是他们远方的亲人,赶在过年前来看他们了。
陵园寂静得人心里发怵,突然,一串串急促的脚步和嬉闹声飘进了墓园,一对热恋情人过来了。他们手拉着手在墓林中的小道上欢快地奔跑,女孩在墓碑前摆着各种娇俏的姿势,男孩左一张、右一张不停地给她拍照,俩人打打闹闹、旁若无人地在陵园中尽情戏耍着。
我们的心一下子被揪紧了。面对这些在蜜罐中长大、远离了硝烟、很容易把烈士墓地当成“风景名胜”、把烈士陵园当成“情侣公园”的小青年,不禁让人陷入深深的忧思……
三
在木棉掩映的匠止烈士墓前,我们记住了两个名字:韦建才、谢耀荣。
墓碑上留下的简短文字告诉我们,韦建才,广西东兰人,1965年入伍,原53561 部队指导员,1979年2月牺牲,37岁。
谢耀荣,广东信宜人,1966年3月入伍,原 53560部队排长,1979年2月牺牲,34岁。
我们在这两位烈士墓前坐了一会,给两位老兄点了2支香烟,拔掉他们碑前的杂草,心绪久久难平。
37岁的指导员,34岁的排长。今天,在解放军建制部队的军官队伍序列中,是很难找出他们第二了。都是一样的血肉之躯,都有一样的骨肉亲情,都在一样地渴望进步,可是,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义无反顾、抛妻别子、战死边关?
当人们平日里在社会大背景的比照下,为住房叫小、为工资叫少、为职务叫慢的时候,到这些烈士的墓前静静地坐一坐、想一想吧,当一个人为了心中的信仰和祖国的利益,不惧一战,不惜一死,人生还有什么样的沟坎不能跨过,还有什么样的艰难不可以担承,还有多少名与利的诱惑,不能挡在身外!
四
青山隐隐,木棉吐芳。
南疆的每一座这样的墓碑,其实都是一个个俯仰无愧的忠魂。每一个生命虽然最终都是一样地隐没青山,但是,却有一种灵魂与巍巍青山同在,这就是忠贞不屈、战死疆场的卫国军人。
青山遮不住!又到清明时节,木棉花染白了南疆的山山岭岭,留下这样一段文字,凭吊远去的先烈,也是对自己的一次灵魂洗涤。
法卡山、匠止一一矗立南国的两座英雄山,永远是佩戴在祖国胸前两枚锃亮的勋章。
(照片选自网络,版权属原摄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