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3月31日,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揭牌,作为校级实体运行科研机构,研究院整合汇聚了校内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学、控制系统和科技伦理等多学科力量,将专注具身智能的前沿研究和应用落地。

研究院布局5个研究方向,第一是基础模型,主要研发新一代具身智能模型,实现跨本体、跨场景、跨任务的泛化能力,推动实现通用具身智能;第二是数据引擎,主要研发多源异构数据采集与融合技术,打造高质量数据引擎为具身智能研究提供可持续的数据支撑;第三是具身交互,研究拟人行为、情感和交互,推动实现更自然、更人性化的具身交互体验;第四是本体研制,融合仿生结构、智能感知和驱动技术,打造兼具敏捷性与适应性的具身智能物理载体;第五是可信机制,聚焦风险感知与价值对齐,构建完善的可信评估与增强体系,使智能体的决策和行为符合人类价值观。

“这一创新平台的诞生是复旦大学推动科技创新、深化学科交叉、服务社会发展的主动作为,是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人工智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致辞中表示。

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将打出跨学科攻坚+产学研联动的“组合拳”,从源头设计构建具备物理身体、能与现实世界交互、安全可信的智能系统。研究院将整合校内外科研力量,面向全球招聘高端人才,汇聚来自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学、控制系统和科技伦理等多个学科的顶尖专家。

“我们将围绕领域重要问题开展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创新高峰、打造人才高地,并通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推动技术落地。”复旦大学副校长姜育刚用“3H平方”概括可信具身智能的愿景,即:Head-Hand-Heart,头脑智慧、操作灵巧、心地善良;Helpful-Honest-Harmless,有用、诚实、无害。

会上,复旦大学与4家企业签约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具身模型、具身数据、可信平台等多项最新科研成果也同时发布。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25年1月,复旦新设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并启动对外招聘,招聘岗位包括博士后、准聘助理教授、准聘副教授、长聘副教授、长聘教授及特聘教授,招聘岗位基本薪资在60万到100+万,科研绩效奖励上不封顶。

可信具身智能(Trustworthy 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是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的一个进阶概念,可信具身智能在具身智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可信性的更高要求,指具备物理身体、能与环境交互并进行鲁棒感知、学习与决策的智能体,其行为遵循人类价值且可持续自我进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