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文脉绵长。2025年3月21日,随着“新泰工作坊”的揭牌,齐鲁理工学院“齐鲁古道行”一期工程圆满收官。历时五年,师生们用脚步丈量文明,通过实地考察孔子周游列国的历史足迹,以心灵对话历史,在追寻先贤足迹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特色路径。

新泰工作坊正式落地,项目一期圆满收官

“新泰工作坊”的正式落地,为齐鲁理工学院“齐鲁古道行”项目画上阶段性句号。该工作坊的建立不仅是项目前期实践成果的凝练升华,更通过“场景重构+学术赋能+校地共创”的三维突破,为高校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范式级样本。

在对“齐鲁古道行”正式注册后,齐鲁理工学院在济南设立齐鲁古道行总工作坊。同时,沿齐鲁古道沿线六个县市区(博山、泗水、临淄、莱芜、曲阜、新泰)分别设立地方工作坊。这一布局有效整合了跨学科、跨区域的研究力量,系统推进对齐鲁古道沿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和民俗等领域的深度研究。

目前,各工作坊在总工作坊的统一协调下已全面展开研究工作,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齐鲁古道研究体系,深入挖掘齐鲁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做出积极贡献。


临淄筹备会


博山筹备会


莱芜筹备会



博山工作坊成立


泗水工作坊成立


临淄工作坊成立


莱芜工作坊成立


曲阜工作坊成立


新泰工作坊成立

实地研学成果丰硕,斩获多项重要奖项

项目自2021年10月22日启动以来,由齐鲁理工学院齐鲁文化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组成“齐鲁古道行”研学考察团,成为全国首个由高校发起、组织在校本科生参与的历史文化长廊实地研学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筹备工作始于2021年春节期间。在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原曲阜师范大学校长、齐鲁理工学院文化顾问、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傅永聚教授以及孔子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齐金江教授的策划和带领下,经过三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和论证,2021年5月7日至5月9日,齐鲁理工学院齐鲁文化研究院“齐鲁古道与孔子文化”考察组一行四人最终确定了以曲阜“鲁国故城遗址”为起点,经莱芜“齐鲁第一关——青石关”,至齐都“孔子闻韶处”“稷下学宫”遗址的研学考察线路。

首次考察活动系统走访了包括鲁国故城遗址、孔子周游列国雕塑、鲁夹谷会盟遗址、鲁长城、管仲纪念馆、稷下学宫遗址与齐国故城考古现场等齐鲁文化遗址和标志性地标。期间,“齐鲁古道行”总策划傅永聚教授、齐金江教授,原山东省齐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齐鲁理工学院齐鲁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宣兆琦教授,山东理工大学管子学刊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齐鲁理工学院齐鲁文化研究院兼职教授张杰教授等齐鲁文化研究专家全程进行讲解,并围绕齐文化、鲁文化、齐鲁古道的文化意义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深入理解齐鲁文化精髓,感受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



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孔子周游列国雕塑


“盛世大鼎”、泗水滨文化群雕广场


“盛世大鼎”、泗水滨文化群雕广场


齐鲁夹谷会盟遗址


鲁长城


孔子观礼处


长勺之战纪念碑


青石关


齐鲁接境桥


齐长城


天齐渊


管仲纪念馆


公冶长墓


孔子闻韶处



稷下学宫遗址与齐国故城考古现场


傅永聚教授为学生上文化素养课《孔子儒学团队的养成教育》


宣兆琦教授文化素养讲座《齐文化通览》


齐金江教授文化考察讲座《圣城曲阜》

2022年7月,以首届齐鲁古道行教学实践活动为素材创作的专题片《金声传古道》(学术顾问:傅永聚、宣兆琦、齐金江)荣获国家外文局“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特等奖,这是山东省在该项赛事举办四届后首次特等奖。2023年10月,项目获得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认可,被认为“是历史文化教育的创新实践”。2024年10月,齐鲁古道行教学实践活动得到了《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中央级媒体的全面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




《金声传古道》颁奖现场及奖状

创新文化育人模式,打造传承示范样板

除了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应该如何活起来?致力于使文化遗产焕发生机与活力,齐鲁理工学院把齐鲁古道行项目作为校地合作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文献研究、考古发掘、民俗调查等多学科交叉方式,成功还原孔子、孟子历史行迹,打造出“随孔孟游齐鲁”研学文旅路线,实现了文化保护、教育创新与地方发展的多方共赢。2022年6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拟认定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名单公示》,齐鲁理工学院成功获批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

经过近年的实践,齐鲁理工学院已初步确立了四梁八柱的特色研学建构,即齐鲁文化精神的教材与课程开发;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六个工作坊和文旅专线的创新实践;深入研究中华母教文化,特别是孔子母亲颜徵在的历史地位及其对母教文化廊道的贡献;以及大学生中华礼乐团对《论语》的吟唱和宋代复原版佾舞的展示。这一举措,不仅构成了齐鲁理工学院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与传承框架,形成了学校独有的文化品牌,更推动学校跻身全国大学生文化创新实践前列。

傅永聚教授指出,该项目通过“文化+教育+社会”的跨界融合,打通了历史文化通往现代文明的“最后一公里”,将静态文化符号转化为生动教育场景,是有效提升山东文化软实力水平的创新之举。基于前期研究,团队将对“齐鲁古道”东西线深入探索,这场始于曲阜、终于新泰的文化之旅,以实地考察度量文明深度,以深入研究唤醒传统之魂,生动体现了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韩欣然 济南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