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
陈先生作为一名海员
通过近视激光手术
获得清晰视界
征服了属于他的星辰大海
如今已43岁的他
因并发性白内障再次陷入“视觉迷雾”
陈先生原以为只要进行普通白内障手术即可恢复,但因他曾经做过近视激光手术,角膜参数复杂,多位医生认为人工晶体的测算非常困难,且对陈先生的术后效果难以预估。
经朋友介绍,陈先生来到福州眼科医院就诊。白内障科叶向彧博士团队采用自主创新的FY-L计算公式及KNNS优化方案,精确测算出陈先生所需的人工晶体度数。经过10分钟的手术治疗,陈先生最终获得满意的视力。
叶向彧博士为患者施行手术
随着早年接受近视激光手术的人群逐渐步入中老年,不少人开始面临白内障的问题。然而,这类患者的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与正常的白内障患者不同,传统计算方法往往难以精确满足他们的视觉需求。叶向彧博士团队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早在2005年,叶向彧博士在导师盛耀华教授的指导下就开始进行相关研究,2009年发表了《Practical method to calculate post-LASIK corneal power: the Actual K(a+p) method》学术论文,该研究被《美国成人白内障临床指南》两次引用。经过多年的数据搜集和临床效果分析,他于2016年率先研发出利用真实角膜后表面数据计算的FY-L公式,并申请软件著作权26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叶向彧博士团队研发的FY-L公式
2019年,叶向彧博士主编的《眼球生物测量与IOL屈光力计算》出版。该书中“角膜激光术后IOL屈光力测算”章节,深入解析了角膜经过激光切削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出现误差的原因,也详细说明了FY-L公式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024年,叶向彧博士团队在FY-L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KNNS法,可进一步增加人工晶体计算的准确性;并在第十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年会上,做了《一种新型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体计算公式筛选方法(KNNS法)的有效性研究》的学术报告。
叶向彧博士参加了第十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年会
此外,叶向彧博士团队还主持多个省、市级相关课题,其中包括: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白内障患者角膜后表面散光的评估及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以及厦门市卫健委科技项目——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比值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都为该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成立“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状体测算工作室”
鉴于接受近视角膜激光术的人群数量日益增多,为了服务更多的患者,福州眼科医院成立了“角膜屈光术后人工晶状体测算工作室”。
叶向彧博士强调:
工作室将更加专注于术前参数的评估、临床案例的总结和数据算法的分析,不断优化IOL计算公式,提供更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提升角膜近视激光术后患者白内障的手术效果。
福州眼科医院白内障手术团队
福州眼科医院白内障手术团队在叶向彧博士的领导下取得显著进展,引进了3D可视化手术系统、Verion导航系统、飞秒激光及先进超声乳化仪,构建了智能屈光白内障技术平台,提升了手术精度和患者视觉质量。
叶向彧博士团队在人工晶状体测量和精细化手术方面深度钻研,研发了多项计算器,获得多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
科室擅长复杂性白内障手术、飞秒激光手术及高端人工晶体植入,对高度近视及角膜激光术后白内障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并获得国际Vision ICL手术认证。
科室合影
(张帅)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编辑:林淑婷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