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五卅运动爆发100周年。今天上午,“热的血——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文物史料专题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幕。不到400米的展厅里,共计展出实物127件,其中不乏鲜少露面的珍贵文物,展览将免费开放至6月8日。
“‘热的血’一词,出自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介绍,展览自去年开始构思设计,在叙事中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
走进展览,展头中镶嵌的一块近2米高的残碑引人注目。碑身上的道道裂纹,显露了被历史洪流冲刷的印痕。这是馆藏一级文物五卅烈士墓残碑,由花岗石制成,记录了五卅运动的历史背景、惨案经过和二十五烈士姓名、牺牲情况等。碑文写道:“然自五卅惨案发生,中华民族独立运动震撼世界之伟大影响,则所耳闻目睹焉。”字字铿锵,印证了沧桑岁月不变的热血与不屈。“五卅运动牺牲的革命者精神,通过这座无言的石碑穿越百年的历史,向观众深情的倾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更生动地阐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薛峰说。
记者获悉,本次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 “新生·锋芒” “前哨·斗争”“热血·迸发”“怒潮·燎原”“烙印·新篇”,展出的127件实物中,共有11件馆藏一级文物、35件二级文物和44件三级文物,包括党成立后为推动工人运动深入发展而相继成立的多个重要机构的相关文物,如中国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劳动组合书记部出版的《劳动周刊》、红色学府上海大学的早期章程、项英在沪西工友俱乐部工作时使用过的布包等。
此外,展览精心遴选出类型丰富、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与五卅运动深度关联的数量可观的文物文献,如五卅运动期间党中央创办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社会各进步团体创办的各类“五卅”专题报刊、书籍;展现工人、学生、商人团结抗争的各类传单、宣言、标语、信件以及使用的多种工具和自制武器等,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五卅运动,让观众透物知史、透物见人、透物生情。
“本次展览还辅以多元创意展项和现代展陈理念,力求以多元化的呈现方式还原五卅运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热血沸腾的革命岁月。”薛峰举例说,展览展头将历史文物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打造视听融合的沉浸式体验。五卅烈士墓残碑旁,多媒体视频将纪念碑与五卅的故事娓娓道来。展厅中还将近年最新征集创作的艺术画作《李大钊在长辛店》与当时工人聚居的草棚“滚地龙”场景复原相结合,揭示出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本次展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指导,中共一大纪念馆主办。
原标题:《五卅运动爆发100周年,这场展览让127件珍贵展品“说话”了》
栏目编辑:杨洁 题图来源:中共一大纪念馆 图片来源:中共一大纪念馆,陈佳琳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陈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