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医药领域是最重要的民生领域,与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2月17日起,江海通报特别推出“聚焦医药领域乱象”系列,助推医药行业回归“治病救人”初心。在鞭挞“假恶丑”的同时,陆续发现一些让人感动的“真善美”。
今起,江海通报·网民通报团与江海通报暖闻频道同步推出“大慈恻隐 情暖江海”(暂定)系列,公开征集医药领域感动人心的好人好事线索,让温暖的力量被更多人看见。
冬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刘克华骑着电动车,一路哈着热气、打着寒颤,赶在6点半前到河口镇龙坝村卫生室开门,他一天的工作也就此开始。
刘克华今年62岁,肤色黝黑、言语质朴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1985年,他从部队卫生员退伍后一直从事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医”路耕耘40年,甘做村民健康“守护人”,接诊超过10万人次。
他说:
“我是一名党员,我爱我的家乡!”
刘克华出生在一个党员家庭,父母都是中共党员,父亲刘宏泰是原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母亲康其兰一辈子奋斗在农村基层,曾获得“三八红旗手”称号。
受父母良好熏陶,刘克华自懂事起就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1983年5月,刘克华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年四个月的军旅生涯中,他多次受到上级通报嘉奖,荣立三等功3次。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1986年退伍之后,始于对家乡的深切热爱与责任感,刘克华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在于港缫丝厂做驻厂医生,开启了他的乡村医生生涯。那时医疗条件简陋,设备稀缺,但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对医学知识的渴望,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让职工们有所“医”靠。
2000年,如东各地新建村级卫生室,聘用驻村医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医疗看诊服务。政策利好,刘克华也因此转型,到龙坝村卫生室工作,任村卫生室主任。
为了弥补乡村医疗资源的不足,刘克华自学了多种诊疗技能,无论是中医的针灸推拿,还是西医的常见疾病诊治,他都能熟练运用。他常说:“乡亲们把健康托付给我,我就得有真本事。”
他说:
“你再感觉不舒服,一定要打电话给我!”
“刘医生,快来!唐九群心跳过高,喘不上气了。”信息员王溢慷喊道。“心跳155次每分钟,嘴唇发紫,有没有吃药?你这个情况太严重了,我们得送你去医院……”70岁的村民唐九群经常因室颤发作,来卫生室检查治疗。了解到他的病情,刘克华十分焦虑和苦恼,“唐九群家里很困难,他总是舍不得花钱去大医院看病。”这次,唐九群还是像之前一样开了点药,坚持要回家。
“你再感觉不舒服,一定要打电话给我,我们送你去医院。”刘克华叮嘱道。看着唐九群走远,他心中满是不安。
在一次出诊时,手机铃声响起。“刘医生,麻烦你送我去医院……”接到唐九群的电话,刘克华没有一丝犹豫:“马上来!”王溢慷驾驶汽车,在刘克华的指路下,来到唐九群的家,就近将他送到位于栟茶镇的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室。
挂号、缴费、找诊室、和医生交代病情、了解诊治方案……医生说了一次次“放心、放心”后,刘克华才决定先离开,“下午挂好水打我电话,我们再来接你。”
刘克华的手机,365天从未关机。无论是在寂静的深夜,还是在忙碌的白天,只要电话铃声响起,他都会立刻打起精神,为村民服务。他说:“只要村民需要我,不管几点,我都一定让他们看上医生。”
每每谈起刘医生,村民徐梅都眼泛泪光:“年纪大了,身体经常不舒服。我就找刘医生,他直接来家里看诊,有他在我们都放心!”
他们说:
“刘医生医术好,服务态度很亲切!”
9组村民汤宝昌和16组村民陈金余患有癌症,后期疼痛难忍,每隔4到5小时就要打止疼针,刘克华常常在深夜或凌晨出现在病人床前。103岁的肖素珍自刘克华首次接诊之后,只要老人有需要,他都坚持上门服务。
村民顾九红前来就诊时,已是晚上8时许,刘克华发现其心率达到每分钟160次,且脉搏虚无,面色苍白,满头虚汗。刘克华立即通知儿子刘成伟驾车送患者去县第三人民医院抢救。事后,上级主治医生告诉患者,是急性心脏病发作,幸亏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天中午,一对青年夫妇抱着两岁的孩子前来就诊,刘克华一边了解发病情况一边观察病情,他发现孩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情况非常危急,送上级医院时间又不允许,他判断,很可能是气管里存在异物。他随即采取口对口方式,帮小孩吸取出气管里的异物。
像这样的感人事迹,在刘克华身上不知发生了多少次。
刘克华的耐心和细致,让村民们满心敬佩。村民林春寿每周都要到村卫生室检查血压血糖,在刘克华的建议下一直控制得不错,“刘医生医术好,服务态度也亲切,我一直遵照他的医嘱生活,精神很好。他就是我们老年人慢性病管理方面的坚实依靠。”
他们说:
“刘医生是一位好榜样!”
“目前,河口镇中心卫生院正在改建,龙坝村卫生室就成了许多人的就医的第一选择,承担着约3500人的医疗保障任务。”龙坝村党总支书记黄秋锋表示,“刘医生白天在卫生室接待前来就诊的群众,晚上遇到特殊情况还骑着电动车出急诊,他的医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赏和好评,也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刘克华不仅自己兢兢业业,还倾力做好“传帮带”工作。他先后带教的多名医校毕业生都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各自单位的业务精英。刘克华总是嘱咐他们:“群众前来就诊是对医生的信任,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他们的健康负责。”
“小徒弟”王溢慷曾多次表示:“师父是我的榜样。”受到师父的感染和影响,他一直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积累实战经验,目前已经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心中的“火苗”被点燃,王溢慷并不担心基层的磋磨,他坚信自己将来也会像师父一样,扎根基层农村,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
在刘克华的带领下,龙坝村卫生室先后获得“江苏省示范卫生室”“如东县十佳卫生室”“如东县先进卫生室”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连年被主管部门评为“先进个人”。
2022年5月,退休后的刘克华因村民们的呼声接受返聘,每天做着琐碎又忙碌的事。虽然身体和精力不如当年,但他却乐在其中,“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群众有需要,我愿意一直干下去!”(记者 顾艳 王洪 杨勤勤)
来源:如东发布
责编:通小宝
校对:东方野
点击下方“写留言”,告诉大家你的观点!
⥣ ⥣ ⥣
关注江海通报官方视频号,观看最新视频!
民生大小事 一起来通报
鞭 挞 假 恶 丑 · 讴 歌 真 善 美
立即免费下载安装全国民生服务媒体平台
江海通报App(www.jhtbw.cn)
你的权益 · 我们在意
在线公开投诉、爆料、维权、问政……
立即登录江海通报App一键发布!
【特别声明】在接受江海通报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凡注明来源“江海通报”“江海通报App”或“江海通报(www. jhtbw.cn)”的稿件,版权均归江海通报所有;转载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江海通报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有稿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意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关于稿件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相关稿件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