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西非内陆国家尼日尔首都尼亚美陷入一场能源震荡。军政府领导人阿卜杜勒拉赫曼·奇亚尼签署紧急政令,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津德尔炼油厂(Soraz)及西非石油管道公司(WAPCo)的三名中国籍高管在48小时内离境,并查封炼油厂账户。同日,尼日尔旅游部以“歧视性经营”为由,吊销了中资阳光国际酒店的营业执照。极速财讯就“尼日尔驱逐三名中国石油高管”一事求证,对方表示“不掌握相关信息”。

此前,我国企业的投资,使得尼日尔的石油产业迅速发展。在非洲的资源争夺战中,我国与尼日尔之间的经济关系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风波,一度成为外界的焦点。在3月份的时候,尼日尔突然传来一则令我们都没有想到的消息,那就是他们宣布驱逐我国三名我国石油高管。消息出来之后,立马引起了注意,同时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两国在石油领域的紧张局势。那么,尼日尔为何要这样做?我国之前投资的几十亿美元是否会打水漂?




尼日尔(资料图)

尼日尔是非洲一个欠发达的小国,该国家以农牧业发展为主,其他的产业几乎没有任何发展,所以自1960年宣告独立以后,尼日尔的经济发展速度都非常缓慢。一直到2003年的时候,尼日尔的发展才迎来了一个巨大的转机。当时,中国石油与尼日尔开启了合作,在尼日尔投资了毕尔玛油田、津德尔炼油厂等大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金额加起来多达46亿美元。中方虽也有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着想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为了助力尼日尔发展。

在建设初期还有一些国外企业想和我们竞争,然而在尼日尔“治安基本靠狗、通信全都靠吼”的简陋条件下,西方企业在不久之后险纷纷选择撤离。只有中石油团队在50℃高温中坚持了下来,之后他们历经8年,终于在2011年帮助尼日尔打出了第一桶石油,并耗资数十亿美元建成津德尔炼油厂和尼日尔-贝宁输油管道。截止到2023年,该国石油年产量突破100万吨,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少数实现能源自给的国家之一。然而,合作成果并未换来长久信任。



尼日尔(资料图)

中企的贡献不仅限于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7月,尼日尔军方发动政变,推翻原有政府,新上台的军政府面临财政困境。2024年3月,中石油基于双方长期合作的信任,向尼日尔军政府提供了4亿美元的预付款,这笔资金用于支持其原油输送,帮助缓解债务压力。这笔贷款约定以石油出口收入偿还,然而时间来到2025年3月,还款期限临近,尼日尔国内局势依旧动荡,经济每况愈下。他们指责中企薪酬分配不公,要求中国高管离境并冻结相关账户。

尼日尔军政府本想逼迫中国让步,结果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中国企业撤离,石油产业瘫痪,尼日尔油价暴涨,民众怨声载道。财政赤字扩大,债务危机加剧,未来国际投资者将不再信任尼日尔。社会矛盾激化,政府的执政地位开始动摇,随时可能迎来新一轮政变。

可以说,尼日尔已经尝到了驱逐中国企业的恶果,但这仅仅只是开始。未来,如果军政府不调整政策,尼日尔可能会陷入更严重的经济衰退,甚至爆发社会动乱。




尼日尔(资料图)

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对外合作,在尼日尔的投资与建设,是为了实现共同发展。面对尼日尔军政府的无理行径,中国有坚定的决心和足够的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国将通过外交途径、国际规则等手段,与尼日尔进行严肃交涉,要求其纠正错误行为,赔偿损失。希望尼日尔军政府能够早日认清现实,摒弃错误做法,重新回到合作共赢的正轨上来。也期待中尼两国能化解此次危机,在未来继续携手共进,续写友好合作的新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