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中非合作计划”启动以来,中国对尼日尔的援助已累计投资5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矿产开发等领域。中国公司修建的公路贯穿沙漠将首都尼亚美与偏远村庄相连,投资的矿产也帮助尼日尔成为全球重要的铀矿出口国。而这场持续15年的跨国合作,其背后的争议却从未停止。
尼日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中国对尼日尔的援助究竟是赔还是赚?
尼日尔:资源丰富的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尼日尔位于非洲中西部,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与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利亚、贝宁、马里、布基纳法索、乍得接壤,是一个内陆国家。国土总面积约126.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2707万人,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尼日尔全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形以高原和沙漠为主。北部为阿伊尔群山与东北高原,南部为平原和丘陵。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降水集中在6至9月。年平均气温高达30摄氏度以上,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尼日尔河贯穿西部,是重要的水资源和交通要道。
尼日尔自然条件恶劣,使其成为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尼日尔全国80%的人口从事游牧形式的传统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北部撒哈拉沙漠边缘,以阿加德兹大区、塔瓦大区为核心。中部的草原过渡带,包括马拉迪大区、津德尔大区等区域。以及南部的尼日尔河流域,包括蒂拉贝里大区、多索大区等区域。
虽然尼日尔经济较为落后,但是却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探明铀矿储量达42万吨,位居全球第五名。主要集中于北部撒哈拉沙漠区的阿伊尔高原西缘,涵盖了阿尔利特、阿加德兹、阿泽利克等地区。
中国为尼日尔铀矿开发提供勘探技术、开采设备,并建设沙漠公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帮助其矿产开发与突破内陆运输瓶颈。2022年铀元素产量达2020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铀矿的开发也为尼日尔创造约2000个就业岗位,并带动提升了北部沙漠地区的供水、供电等基础服务。
国际友好合作固然是实现双赢的有效措施,但是2023年尼日尔政变后,军政府单方面驱逐中企高管、撕毁部分协议。还拖欠了中国约4亿美元债务,铀矿项目也陷入僵局,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援助尼日尔究竟是赚还是赔
除铀矿外,中国还援建了尼日尔河大桥、尼亚美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以及长期医疗卫生援助和石油开发援助。尼日尔主要石油产区包括撒哈拉沙漠腹地的阿加德姆油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其中阿加德姆油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核心投资区域。建设了连接尼日尔东南部油田与贝宁科托努港的尼日尔—贝宁输油管道,和位于南部的津德尔炼油厂。
2023年尼日尔政变后查封中石油账户、驱逐高管,石油项目也因此停滞了,预估直接损失达12亿美元。中国对尼日尔多年的投资,是全球化时代新兴大国与传统非洲国家的文明对话。尽管短期内因政变损失严重,但多年合作的积累为未来区域合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