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浪财经报道,尼日尔军政府驱逐了3位中国石油高管,要求他们48小时内离境。同时,尼日尔旅游部以“歧视性经营”为由,吊销了中资阳光国际酒店的营业执照,该酒店主要接待中石油等公司的员工。目前情况尚未非常明了。有中国学者分析,事情的根源是尼日尔军政府希望中石油继续在财政上帮助军政府,他们实质上是在进行勒索,且手法激进、恶劣。尼日尔军政府是2023年7月政变上台的,据报道,中石油去年曾以预付款的方式向军政府提供贷款,但军政府目前无力偿还。这一事件是中国在不稳定地区投资面临高风险的又一突出事例,它为我们再次敲响了投资风险的警钟。
尼日尔石油部长奥马鲁的解释是,尼日尔员工和中国员工薪酬差距太大,尼日尔工作的中国员工薪酬为8678美元/月,而同样职位的尼日尔员工为1200美元/月,要求中企为日尼尔员工加薪。除了对薪酬分配方式不满意,尼日尔方面还表示中方员工主要从事管理职务,而尼日尔人则担任不太重要的操作员或工人。尼日尔位于非洲中西部,一半以上国土是沙漠,2023年人均GDP仅为630美元,可以说穷的叮当响,即使放在非洲也是穷国家。
尼日尔(资料图)
说实话,这样的言行让人很难想到是出自一个部长之口,如果是一个小员工说出来的,那还让人理解,可做为一个部长,难道不知道,薪资的金额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组成的吗?如果只要是同事,不管干着什么样的工作,工资都一样,这才叫公平吗?且不说这些中国的高管都是放弃了与家人的相处时光,远赴他国去工作,各方面肯定有相关的补贴,再者说,既然是从国内调过去当高管的,那么工作的能力与技术肯定是过关的,最起码,是可以独立的顶起属于自己工作职责的一片天的,这样的人才,难道不应该得到高薪吗?
尼日尔军政府似乎希望将这些资源更直接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特别是在我国投资的背景下。通过控制国内的石油资源,尼日尔政府可以强化其在国内外的经济话语权,并在未来的国际谈判中获得更多筹码。尼日尔政府的强硬措施或许还与债务问题紧密相关,根据公开信息,尼日尔尚未归还的一笔4亿美元贷款成为政府的一项重大负担。没错,导火索就是2024年深陷债务危机的尼日尔与中石油签署的协议,尼日尔获得了4亿美元的贷款,然而一年之后,尼日尔政府就因为无力偿还本息进行发难。
尼日尔石油部长等3名部长19日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强调尼政府的目的是同中石油全面评估调整合作,并非要终止尼日尔同中石油的技术合作,也不会取消同中石油的合同,还说合作中出现分歧在所难免,双方应互商互谅,尼政府愿通过对话与沟通解决问题。投产庆典上,尼总理及石油部长表示,阿加德姆油田项目投产对尼具有历史性意义。得益于尼中友好合作,尼政府将进一步推动国家发展建设,促进资源收入公平分配,让尼人民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尼日尔(资料图)
尼日尔位于非洲中西部,国内气候恶劣,约有一半的国土都被沙漠覆盖,国内虽然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没有开采能力,在整个非洲大陆经济基本都是倒数。而这一现象直到2003中石油来到尼日尔投资才有了些许改变,在尼日尔的沙漠烈日下,中石油的红色工装一干就是22年。在建设初期还有一些国外企业想和我们竞争,然而在尼日尔“治安基本靠狗、通信全都靠吼”的简陋条件下,西方企业在不久之后险纷纷选择撤离。只有中石油团队在50℃高温中坚持了下来
尼日尔(资料图)
这出闹剧才发生不多久,尼日尔国内就爆发了大新闻——全国油荒!据报道,尼日尔油荒持续,汽油价格飙升至每升约8000奈拉,尼日利亚边境超400个加油站仍将持续保持关闭状态,这完全就是作茧自缚。祸不单行,据“中国驻尼日尔大使馆”消息称,近日,尼日尔蒂拉贝里大区遭遇袭击,造成严重人员伤亡,部分地区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威胁我在尼人员安全,呼吁我国来尼人员和在尼侨胞确保好人身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