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川,男,江西景德镇人,张氏粉彩第三代传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亚太地区高级工艺美术师 ,国家一级陶瓷技师 ,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松茂陶瓷世家传人,景德镇徐亚凤陶瓷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景德镇市中外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

学艺路上,有人摸爬滚打,而有人直接生在罗马。但在艺术的聚光灯下,受关注也是一种考验。

“张氏粉彩第三代传人”张润川便出生在艺术世界的罗马,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徐亚凤的嫡长孙。


张润川

张门在业内堪称传奇,“瓷坛双世家,一门六大师”。从珠山八友徐仲南(徐亚凤祖父)、刘雨岑(徐亚凤舅舅)到张松茂、徐亚凤,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巅峰。

从艺开始,张润川就被罩以巨大光环。光圈下,张润川的艺术成长之路,走得并不如想象的那般顺利。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前行。


张润川作品

虽然是一名90后,但他是张氏粉彩第三代传人,肩负着传承传统技艺,绽放当代审美的使命,前路漫漫。

初次见面,他寡言少语,活脱脱一个“i人”形象。想说的话,他更多是用作品去为自己发声。

在张润川艺术空间,墙上悬挂着他个人以及和爷爷奶奶合作的作品,传统与当代开始碰撞交织。


《桃园结义》

“水点桃花”技艺是奶奶徐亚凤的盖世绘瓷技法,也是一个特殊寓意的文化符号。她是“7501瓷”的主创人员之一,结合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没骨法,以玻璃白水点花瓣,画出花形,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进行二次点染,最终达到晕染效果。这一技法推动了粉彩技艺的创新与发展。

“湿不流,干不枯”这是水点桃花的秘诀。简单六个字,却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修炼,才可能炉火纯青。

在学习方面,张润川近水楼台,随时能向身边的爷爷和奶奶请教,并得到真传,对绝大多数艺人而言,这是永远无法企及的先天优势。


张润川与奶奶徐亚凤

与此同时,外界的质疑也出现了。有人认为,张润川只是站在瓷坛泰斗的光环下,沾着爷爷奶奶和先辈的光,自身并无太多建树。甚至,刺耳的话更多。

对于质疑,他曾在意过,有那么一段黑暗时期,他开始加强锻炼身体,并剪短了头发,回到起点,从头开始。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他才能有更大的能力去面对一切。

他不断学习、实践,钻研粉彩技艺,在花鸟、山水、人物绘画创作上渐入佳境。

从“水点桃花”到张氏雪景,他逐渐在精髓上增添自己的想法。


《故宫春雪》

瓷板画《故宫春雪》是张润川与奶奶徐亚凤合作的结晶,悬挂在艺术空间进门的首要位置,该作品入选《中国工艺美术》专刊。他与《见瓷如面》栏目组分享该作品的创作历程,起初,他在赏盘上尝试绘画故宫雪景这一经典场景,烧制后效果非常不错,再到瓷板上与奶奶共同创作。

对于“沾光”这一词,他如今能坦然面对,爷爷奶奶本身就是他生命中的光,照亮他。而他也在努力,自己发光。

他很清楚,先天的优势是一种恩赐,无论外界质疑声有多少,他现在已经不在乎。因为,钻研进去艺术研究里,就没有精力去关注流言蜚语。他要做的是把绝好的技艺传承下去。


《江山如此多娇》

徐亚凤曾说,“创新要有功力,有基础,在好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特色,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而张润川前期走的路,是在夯实基础,没有稳固扎实的根基,再好的创新都好比空中楼阁,摇摇欲坠。

25年前,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张松茂与夫人徐亚凤联袂创作了《母子连心》重工粉彩对瓶,以牡丹和莲花为元素,牡丹是国画,寓意祖国,莲花代表澳门,寓意澳门和祖国母亲心心相连。

今年正值澳门回归25周年,张润川选用同样的题材,用自己创作方式和构图,将牡丹、莲花融合在一件作品上,他用雕刻手法,雕刻出黄色小碎花的形象,整幅作品构图疏密有致,生机盎然。牡丹花娇艳欲滴,国色天香。荷叶舒展,荷花盛开。他还巧妙地加入两条金鱼,寓意游子回归。





张润川作品《牡子莲心

“很多时候我看到他的作品,心里都会一惊,这与他的努力密不可分,他整天都在想这个创作的事,也曾到很多国家参观,学习众家之长。”奶奶徐亚凤谈到张润川,满是欣慰。她希望,他不一定只学爷爷奶奶的技法,有很多艺术家、画家,有好的地方都可以学。

三十而立。2024年,31岁的他以个人名义参展2024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展出近百件作品。其中,他创作的《桃园结义》瓷板,是在向爷爷张松茂的《三顾茅庐》致敬。

致敬经典、学习经典,成为经典。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陶瓷是根,艺术是梦,张润川将坚定走下去。

主笔:《见瓷如面》栏目

编辑:徐培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