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下手为强,先入者为王。刚发布完“闪充”技术,比亚迪兆瓦闪充小程序已悄然上线。据小程序显示,目前其首批开建的闪充站配备储能柜,主要分布于多地4S店,涵盖深圳、广州、长沙、贵阳、襄阳、合肥、成都、南通等地,据粗略统计,仅小程序上可查到的站点已有超40个
另据,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日前发文宣布,4000座闪充站已启动布局,首批500座将于4月初随汉L、唐L上市同步启用。
随着比亚迪兆瓦闪充站落地,储充将迎来重要里程碑时刻。
为何得出此结论?行家说储能结合比亚迪的2024年财报以及发布会上兆瓦闪充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先来看一下,比亚迪的整体业务发展情况。据比亚迪2024年年报,数据令人瞩目:
比亚迪2024年业绩数据
营收7771亿元,同比增长29%,超越特斯拉(7022亿元);
净利润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汽车业务占比79.45%,稳坐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宝座。
整体来看,净利润增速跑赢营收增速,清晰展现出比亚迪在规模扩张的进程中,盈利能力也在持续稳步优化。
此外,年报中,比亚迪特别提到储能业务:多年深耕国际市场,全面覆盖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侧,推动新型储能产业跨越式发展。
但真正的重磅炸弹,藏在年报发布一周前——3月17日的技术发布会——“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外媒称之为“中国电动车的DeepSeek时刻”。
■ 发布会藏着的王炸:划时代技术
简单来说,比亚迪在发布会上甩出两个技术核弹,成功攻克了两大核心难题:
其一,实现了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闪充突破。
这一成果意义非凡,充电速度媲美加油,标志着“油电同速” 竞赛正式拉开帷幕。以往,开电车最大的困扰莫过于“人等电”,而如今,随着这一技术的问世,未来极有可能迎来“电等人”的全新便捷时代,彻底打破了电动汽车普及道路上的最大瓶颈。
其二,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的关键支撑来自于储能系统,储能在储充场景成为刚需。
据行家说储能了解,比亚迪超充站配备储能系统,储能系统采用“1主机+1储能柜”的创新架构,储能柜容量为225kWh,最大输出功率可达800kW。当与电网协同工作后,总功率更是能够飙升至1360kW,支持双车同时充电。
储能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解决两大棘手问题:一是通过动态负荷调节技术平衡电网瞬时压力,有效降低对电网功率的冲击性,确保电网稳定运行;二是充分满足电动汽车的闪充需求,单次储能容量可满足多辆车的闪充需求,为用户带来极速充电体验。
■ 4000座闪充站的阳谋:行业或发生连锁反应
此外,基于这两项技术的突破,比亚迪还在下一盘大棋:此前,比亚迪并未建设自己的充电站,而是依赖其他公司的充电设施,而这次,比亚迪将在全国各地规划建设4000多座“兆瓦闪充站”(目前特斯拉超充站约5000座)。
对比亚迪来说,在自己的闪充站配备自家储能,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汽车配套业务能够有效控制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为自身储能产能开拓了更多的应用场景,提供了广阔的消纳空间,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倘若每座电站标配储能系统,实现:
储能在储充的场景里将不再是"赔钱赚吆喝",而是闪充技术的刚需配套。
那么,行家说储能认为,接下来可以预见的是,比亚迪的这一商业模式顺利打通后,行业或将发生连锁反应。
新技术的推广往往需要强大品牌企业的大力加持与积极推动,就如同手机行业中苹果手机所发挥的引领作用一般。在储充领域,同样也需要。
而这次,比亚迪出手了。其强大的汽车业务能力,再加上自建“兆瓦闪充站”的战略布局,起到了标杆性的示范效应,极有可能在行业内掀起一股“闪充潮”。如同苹果手机带动智能手机变革,比亚迪可能推动“储能化充电站”普及:
带动原有充电站加速加装兆瓦闪充设备(含储能系统)
加速新充电站建设(原来未规划,看到商机后启动)
加速新充电站在建设过程中也将加快配备相关储能设施。(原来规划新建充电站,但未将储能系统提前纳入考虑范畴)
无独有偶,华为也在打造交能融合的兆瓦超充基础设施。据华为董事、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表示,电力获取是兆瓦超充应用的关键要素,具备构网技术储充融合的微电网,将很好地应对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对电网的冲击和波动,是让电动汽车成为新型电力系统核心组成的关键。
在未来,充电焦虑成为历史名词,储能化充电站有望成为行业主流趋势,既能有效缓解电网压力,又能充分满足高功率充电需求,为电动出行创造更多可能,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插播:聚焦储充/光储充、工商业储能、微电网、虚拟电厂以及户储,2025年全球用户侧储能产业应用示范展6月启幕,参展可咨询Cynthia姚18680277010(微信同号),详情可点击“”。
■ 产业里程碑:“储充”规模商业化闸门打开
回顾以往,储充场景之所以难以蓬勃发展,主要存在三大阻碍,但仔细来看,此次比亚迪的强势布局,为“储充”的商业化铺平了道路,这一刻,整个产业站上了新起点。
其一,电站数量严重不足,整体规模有限,导致想象空间受限。然而,如前文所述,如今比亚迪计划建设的4000多座“兆瓦闪充站”,宛如一颗希望的种子,一旦落地生根,后续大概率会吸引其他企业纷纷跟进,届时储充领域将具备广阔的发展想象空间,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其二,充电速度过慢。此前,99%的充电设施采用的还是快充和慢充模式,64%的公共直流充电桩仍是750V及以下的低压桩,根本无法支撑800V及以上高压特快充的发展需求,严重制约了快速充电体验。而如今,比亚迪的“兆瓦闪充站”成功实现了与加油同速的充电体验,彻底颠覆了传统充电速度的限制,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这将会进一步带动电车的发展,同时带动配套的充电站发展。
其三,最重要的是,储充缺乏清晰可行的盈利模式,峰谷价差收益过度依赖政策,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但如今,储能系统的商业模式迎来了重大变革,其收益不再仅仅依赖峰谷价差,更多的是基于兆瓦闪充技术的关键支撑作用。
储能系统能够有效平抑电网冲击,满足快速充电的迫切需求,已然成为刚性需求。通过储能协同与高压技术的双重突破,重构了电动汽车补能体系,使得未来电网能够实现更加灵活的互动,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此,行家说储能认为:
比亚迪通过“储能缓冲+高压强流”的技术组合,本质上重构了电能补给逻辑,也正式按下了“储充”规模商业化的启动键,产业升级的闸门就此打开。
尽管短期内受限于成本与基建,但其技术路径为行业提供了可复用的解决方案。当未来储能充电站遍布全国时,我们回望今日,也许会发现,2024年可能是“储充”真正的元年。
6月,行家说储能将针对储充/光储充等场景,发起价值峰会和示范展,欢迎点击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