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网络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请知悉。

2022年一封“清退令”,使全国上下数千万60岁以上农民工被建筑行业拒之门外,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诸多争议,国家为何如此?如今那些被清退的超龄民工们又怎样了呢?



超龄民工

我国是一个将“勤劳”和“不屈”精神刻在骨子里的国家,而民工便是这种精神下最立体的缩影,在2021年,官方公布了“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提示该年全国范围内名工总数已超2.9亿人,其中60岁以上的超龄民工多达数千万。

什么是“超龄”民工呢?简单来说就是年龄超过了国家法定退休年纪,也就是男60周岁以上,女50周岁以上,但仍然在外出务工的人群,他们往往因为一些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即便年迈、身体条件大不如前,仍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这些现实问题可能是贫寒的家境、子女的教育问题、人生大事、自己的养老问题、置办房产等等,为了能赚到更多的薪水,即便超龄,一部分民工也会选择留在一线,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但其健康层面和生命安全却无法得到保障。



“清退令”的施行

那“清退令”是什么意思呢?几年前在北方出了这么个事儿,2023年某地温室葡萄园,一位年过七旬的农民工在搭建水泥便桥的时候,不小心脚下一滑,直接摔下桥梁,磕在桥下冰面上,造成胫腓骨骨折及全身多处软组织磋伤,被鉴定为十级伤残,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站立。

这样的隐患,全国上下每天都在发生,特别是建筑工地、矿山这样的一线作业环境,早在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就发布过相关数据,当年全国矿山共发生伤亡事故5218起,死亡总数达到8280人;而建筑业伤亡事故达到2288起,共造成2607人死亡,且高龄民工的伤亡几率明显大于低龄。



事实证明,早在十几二十年前,国家就已经开始重视农民工的工伤和职业危害问题,特别是对年龄超过法定,身体条件已大不如前的超龄民工,因此为保障这个群体在作业中的生命安全,我国在2022年出台并暂行了一则“超龄民工清退令”。

具体规定是,全国范围内年满50周岁的女性民工,和年满60周岁的男性民工,此后不得再从事高空、井下、高温环境,以及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对身体有健康危害的工作。

政策一出全国各地开始响应,目前包括但不限于上海、天津、深圳等地,皆纷纷出台了相关法规,简单来说如今在主流地区,超龄民工基本无法再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及基建类,如井下、矿山等一线高强度工作。



是利是弊,何去何从?

但该规定一经出台,引发了很多争议,基本围绕的都是广大超龄民工的生存问题。国家出台“清退令”初衷自然是为高龄民工的生命安全考虑,但同时也将这个群体推向了“生命”和“生存”间两难的十字路口。

法规刚出台的时,成千上万正从事高强度一线工作的超龄民工直接丢了饭碗,而这些人并不是冰冷的数字,他们的辛勤劳作背后,亦建立着同样成千上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面对这样的两难选择,我国社会是如何做的呢?



事实上,高龄民工们并没有被抛弃,他们虽失去了从事建筑业及高强度工作的机会,但还有许多其他选择,比如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乡村振兴,回乡发展创业前景极好。

择业方面,社会仍在积极为其提供相应渠道,配合高龄民工完成转型,比如在一些低强度的二线岗位上,提供更多面向这个群体的工作机会,如保洁、安保、餐饮、快递业、手工制造业等等,这些职业都没有强制的年龄规定。

还包括一些新兴岗位,比方说今年3月26号,湖南宁乡炭何古城建设的国内首座西周文化主题公园,就专门面向广大没有退休金的农村户口,且60岁以上的高龄民工,招聘景区姜太公扮演者数十名,每天工作就是穿蓑衣戴斗笠在江边钓鱼,一小时就能拿到20块工资,如今已有符合要求者上岗。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高龄民工“清退令”看似争议,实则利好,对此你认同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 2025-03-24 《暖心调解护夕阳:七旬老人葡萄园务工受伤,法官调解促成7万权益兑现》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478972



华声在线 2025-03-27 《邀请60岁以上农民“带薪钓鱼” 炭河古城百名“姜太公”29日上岗》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7701298332805376&wfr=spider&for=pc



中央政府门户网 2006-06-13 《三部门开展"关爱农民工生命安全与健康特别行动"》 https://www.gov.cn/jrzg/2006-06/13/content_308651.ht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