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关注猎聘公众号 探寻职场的另一种可能
成为一名猎头,对Jenny来说有些偶然。
她是杭州人,大学毕业后先是成为一名HR,负责会议安排和企业宣传的事务。随后,她来到了上海生活。2014年,一家民营的猎头公司找到她,她感觉这个行业蛮新奇,于是决定入行。
她碰上的是猎头行业在国内快速扩张的阶段。当时,猎头行业欣欣向荣,快速流动的工作机会惠及着产业链上的从业者。
如今,情况变得不一样了。企业招聘规模的缩减,职场人流动意愿大大降低。
行业好景不再,猎头们会怎么应对?
行业低迷,并非机会全无
有网友调侃道,以前是被工作机会追着跑,现在即使海投也没人理。而猎头,则跟求职者一样感受到了这股寒意。
长三角一家猎头企业合伙人April称,从市场情况来看,他也感受到了“寒冬”。譬如,他们所联系的客户企业,其人事部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不裁员就不错了。即使客户有招聘需求,也是先“内部消化”,通过自己的人事部门进行招聘,很少另外留出一笔猎头费用。
此外,从联系候选人的情况来看。他也发现,凡是联系在职人员的话,成交量都很低,因为他们大多数都会选择留在原来的单位。
还有猎头表示,工作的难度增加了不少,客户的付款时间从原来的一个月变成现在的三个月,曾经合作过的老客户,给猎头的条款也变得严苛。
作为招聘企业和候选人之间相互联系、沟通的中间人,猎头在行业的黄金期是另一番光景。行情好的时候,他们能通过派发招聘信息、广撒网就能获得业绩。
2000年后,猎头行业在中国逐渐成规模地发展,最开始服务的是外企居多。2010年至2020年这十年,可以说是猎头行业的风口十年,身处其中的人皆有欣欣向荣的体感。
“只要会打电话就能赚钱”,2016年刚入行时,April发现,效率是最重要的。只要电话能拨出去,打10个电话左右,就能找到两个有意向的候选人,其中一个人可能就能获得Offer。
“那时候不讲究专业素质有多强,只要不断打电话,就能通过候选人的信息差赚钱,从去年开始,行业基本上就变化很大了。”
刚入行时,April做的是化工行业的猎头,他在化工企业干过好几年,做过工艺工程师和销售工程师;这个行业的特点是发展相对平稳,也就没有高峰期和黄金期的概念。
2017年,他发现环保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当时国家的环保政策越趋严格,带来人才需求的水涨船高。于是,他也开始涉足环保领域,一年后,他首次实现了回款百万。在行业内,这是一个猎头重要的职业标记点。
从业至今,April的业务版图也在不断扩张,随后他还涉足医疗大健康的领域。
作为猎头来说,不断的跨界是生存下去的保证,不过,他直言,“不是想去涉足一个新的行业,今天想,明天就能完成的。像现在火热的AI行业,我们也曾经跟头部企业合作过,但发现对人才的需求很高,基本是海归或者QS排名前20的人,没有好几年的人员积累是做不到的。”
即使在行业的低迷期,也并非机会全无。
现在的猎头,应该是怎么样的?
不久前,Jenny跟一位同行朋友聊天,对方提及,以前推的简历中标率能有八成左右,成功率颇高;现在这个数字下降了一半。行业需求的缩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也意识到行业的工作模式需要改变。
(在2024年的招聘市场趋势调查中,近八成猎头认为比起往年,去年成单难度大幅增加 / 来源:后浪研究所)
“以前由于行业处于扩张的状态,猎头端是被动地满足职位的缺口,有人离职了,那就相应地补上去就行”,但现在需求下降后,猎头不得不走出舒适圈。
April举了一个例子,如果猎头的工作方式还停留在联系HR获得岗位上,那这家猎头公司“估计今年就倒闭了。”
他认为猎头应该从原来弥补候选人的信息差,变为现在弥补客户的信息差。具体来说,他们会去联系某家公司的创始人,了解公司的情况,给他们提供发展形势的建议;而且,他们也会跟投资人接触,毕竟投资人最了解某个细分赛道的情况,能跟进行业里的动态。
对于猎头来说,新的工作模式是“触觉到市面上哪家企业即将要招聘了,而不是等他们把招聘需求铺出来,那时候已经迟了。”
“那些离开的猎头,其实也是不适应这种新的工作方式。”April直言。
猎头行业的竞争激烈又明码标价,因此淘汰率也很高。
Jenny曾经在一家荷兰的外企待了好几年,负责的是消费品相关的业务。她发现,大公司什么行业都做,反而专注度没那么高,因为业绩压力很大,猎头顾问的流动率也变高。
这个行业也曾经让她不舒服,“会被各种形式主义的KPI追杀,也会给人一种‘只要业绩但不求专业度和口碑’的工作氛围,这个行业完全是结果导向的,你会觉得,不想当一名销售。”
猎头的薪资组成方式是底薪+提成,在不少企业里,猎头的工作痕迹是完全被量化的。譬如,你的底薪拿着一万块,那么就先需要给公司挣够三万块,多出来的部分才会以提成的方式返还。
而且,猎头的晋升机制不像传统的岗位那么稳定,提成意味着不确定性。
Jenny最终跨过了迷茫,是因为她认为团队负责人和她志同道合,有留下来的动力。
而那些离开的猎头,有些会转向甲方,成为一名晋升路径稳定、回报也相对稳定的人力员工。
跟人打交道的行业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猎头是一个颇为神秘的职业,他们追赶候选人似乎是在追寻猎物,外界也给这一行业披上了高薪、神话等等的色彩。
其实,看似他们流转在不同的行业间,跟各项业务打交道,实际上,他们还是在跟人打交道。
Jenny是一个外向的e人,她很热爱跟别人沟通和交流,对她来说,跟别人聊天是能把自己逐渐打开的过程。而她的性格也帮助她做猎头时找到缝隙里的机会。
她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案例,在外企任职时,她负责的是供应链板块,当时团队希望BD(商务拓展)一家行业内排名世界500强的时尚集团。
最开始接进来的是电商岗位,但是负责电商的同事没做出来,就放弃了这项工作;她则继续做着寻访和搜索的工作。一开始,Jenny的领导很支持她的工作,但由于屡屡找寻不到合适的人,他也放弃了,甚至认为她没必要再在这个客户身上浪费时间。
在孤军奋战了三个月后,她终于推选到一位比较合适条件的香港人到职位上,如今,这位候选人还在职。而且,后面该亚太区团队里有三个人都是她招进去的。这家公司再有供应链相关的职位,都会给到她一、两周的独家权。
此后,客户还释放出一位中国区总监的职位,本来意向的人选其实已经接到了offer,但是他认为,Jenny没有像上一个猎头那样,听说他找到工作后,直接就把电话挂了。他给Jenny推荐了另一位朋友,他们有相似的背景,最后,后者成功入职。
业绩可以量化,但人的性格难以量化。对Jenny来说,这些转机让她意识到猎头工作的细致性和温度有多重要。
其实,只要没到候选人完成所有入职条件的那一天,事情都会有变数。
April曾经遇到一位候选人,他在接到新offer后顺利入职新公司,但在入职半天以后,却突然失联了。这位新入职的经理没有继续上班,电话也怎样都无法接通。
最终,HR找到了April,让他帮忙联系,想了很久,他编辑了一条短信发过去,大概内容是:如果你现在还安全,那就回我微信,如果遇到了特殊情况,就不用回,我直接报警。
这位失联的经理回了他的微信,其实,他并没有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只是感觉这家公司不适合他,以突然的“失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April的处理方式是,“直接pass掉这位候选人,跟客户说声抱歉,尽快补人。”
在猎头的工作里,突发情况经常出现,有的企业发了offer后选择撤回,也有候选人机会很多,在准备入职前突然决定“不去了”。
“这个人变卦就是变卦了,没有为什么。”但是,有经验的猎头会提前给自己和对方留下预判量,在跟候选人沟通时,April会提前告知这个机会有哪些“坑”,“比如公司哪个产品没做出来,你要去的是解决这问题,如果能解决再去应聘,否则别去,我希望越客观越好,毕竟你知道雷迟早都是会爆的。”
在行业寒冬期里,经验不同的猎头都在用各自的阅历应对挑战。
(Jenny为化名)
作者丨黄靖芳
编辑丨吴擎
如果你正在面临求职的难题
可以试试让专业的人,助你一臂之力
关注它,能让你听到更多真话,
多一分对世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