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周日)

『何以中国』系列讲座第233场

特邀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洪彦龙

带来题为“清明时节:

春天的诗与春天的思”的专题讲座

邀您共赴 诗中的春日与哲思

“何以中国”系列讲座

“HEYIZHONGGUO” a course of lectures

『何以中国』是学悦风咏书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所推出的文化品牌,包含『何以中国』系列讲座、『何以中国』系列展陈、『何以中国』系列文创等系列文化载体。

其中,『何以中国』系列讲座是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本地文化养料,与现代城市文化相交融而形成的富有影响力的系列讲座。该系列讲座定期邀请上海文化研究专家与文史专业青年学者,以历史为脉络,分为经典篇、历史篇和人物篇,来讲述中国历史与文明进程、海派文化与都市发展等内容。从而达到为市民提供优质而多样的文化资源、弘扬中华文化的目的。『何以中国』系列讲座迄今已举办232场,受到新华社、人民网、澎湃新闻等多家知名媒体持续报道。

讲座预约

“何以中国”系列讲座:

清明时节:春天的诗与春天的思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既是春耕春种的农事节点,也是慎终追远的文化仪式;既有“万物洁齐而清明”的生机盎然,也承载着对逝者的深切追思。

在这样的时节,杜牧说“路上行人欲断魂”,也说“牧童遥指杏花村”;黄庭坚见到"佳节清明桃李笑”,也见到“野田荒冢只生愁”。


杜牧《清明》所描绘的场景


清明时节,桃李盛放,万物勃发

“生”和“死”融汇于清明,构成了春日美学的密码,也引发了深藏于季节轮回中的生命哲思。

4月6日(周日)『何以中国』系列讲座233场特邀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洪彦龙带来题为“清明时节:春天的诗与春天的思”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将从清明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出发,带领大家认识古人笔下的春日景象,了解古人对于“生”和“死”的哲思,探讨春天如何成为人类思考生命、时间、死亡的重要载体,感悟“向死而生”的精神力量。

4月6日(周日)

『何以中国』系列讲座开讲

欢迎扫码预约报名!

(活动预约二维码)

预约活动名额

点击视频号,预约讲座直播

『何以中国』节日

讲座主题:

清明时节:春天的诗与春天的思

主讲嘉宾:


洪彦龙

学悦风咏书社董事

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讲座时间:

4月6日(周日)14:00-15:30

讲座地点:

学悦风咏书社(杨浦区政立路461号)

(活动当天凭预约报名手机号,参与讲座)

资料 |学悦风咏书社

编辑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