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地区坚持将网格化管理作为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治理能力、精准化服务水平,构建基层网格精细化治理新格局,在为民实践中探索"最优解",逐渐完善形成了"党建引领全程服务、政府职能下沉服务、群团组织拓展服务、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新兴组织双向服务"这一独具特色的"五服临门"工作模式。
▲豆各庄地区明德园社区星星驿站
▲豆各庄地区富力又一城第一社区快递小哥网格员“随手拍”反馈电动自行车停放问题
一、党建引领全程服务 织密红色网格体系
豆各庄坐落于朝阳区东南隅,辖区面积达14.16平方公里,下辖管理着18个社区。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地区流动人口、两新群体日益增多,对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豆各庄乡党委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以网格化管理为平台,以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为抓手,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红色网格服务管理体系。通过规范优化网格划分,健全网格管理体系。建立"乡党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门(院)党小组—党员"五级组织体系,打造"社区总网格、分网格、微网格"三级划分和功能网格"3+1"治理框架体系。地区18个社区共分为18个总网格,129个分网格,464个微网格,实现网格治理全覆盖。 通过设立居民网格和功能网格,将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紧密结合。房龄近20年的青青家园社区,随着部分设施渐趋老化,居民对社区环境的舒适度、安全性及便利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治理精度,青青家园设置2个居民分网、1个功能网格,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借助党员领治,推动居民自治。支部党员深入网格,担任网格内的信息员、发声员与调解员,设立居民意见簿,拓宽居民发声渠道,推动居民自治。完成废旧烟囱拆除、休闲设施安装、积水道路修复、裸露土地复绿等民生"微实事"。宸欣园社区是东城定向安置房社区,划分形成3个居民分网和1个功能网格。通过组建"党员+社工+居民志愿者骨干"走访调研小组开展走动式工作法,以楼门为单位进行现场走访、在线征集意见等工作,收集居民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依托居民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形成社区治理"微清单",多次开展居民协商议事会议解决社区民生服务事务。
二、政府职能下沉服务 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如果说"党建+网格"解锁了基层治理的密码,那么"网格+服务"则构建了民生服务的幸福网。为促进基层治理效能,豆各庄乡组织制定《"豆网精治"工作规范化标准》,按照"社区总网格、分网格、微网格"三级网格设置,总网格长负责社区总体网格事务的统筹协调工作。将网格化管理纳入日常督查考核范畴,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各级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着力将治理重心下移,推动政府职能部门力量直接下沉到网格,如将平安办、执法队、城乡办等各个部室的行政力量纳入网格员队伍,实施"一网多员+多员联治"的工作模式。2024年12月,富力一社区联动地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平安办打响"呼吸保卫战"。社区工作人员张贴禁烟标识和宣传海报,网格员在重点时段对楼道进行巡查,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处理多次违规的居民,多方合力共同整治在楼道、电梯间等公共区域吸烟的行为。 在原有社工包楼的基础上,将网格内居民邀请进网格微信群,居民及时反映情况,工作人员主动入户排查和解决问题。充分运用"金豆智家"等信息化工具,快速收集、上报、解决居民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及时发现网格内的安全隐患等案件并上报分网格长集中研判,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此外,豆各庄乡还将民政、社保、医疗等民生保障政策下沉到网格。网格员化身政策宣传员,通过微信群、宣传栏、入户走访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各项民生保障政策,确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建立"网格+民生"服务机制,对网格内的困难家庭、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关注,提供精准帮扶,确保民生保障政策落到实处。
三、群团组织拓展服务 凝聚多元治理合力
小小网格员化身"环保小卫士"、"她力量"绽放绚烂之花、优质服务让温馨港湾更暖心……群团组织是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豆各庄持续深化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将其服务触角延伸至网格,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文化活动和技能培训等,凝聚多元治理合力。 富力一社区的"富力童行"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培育发展了小小网格员队伍,开展巡河护河、文明引导、安全巡楼等志愿服务活动。青少年群体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锻炼胆识、激发潜能,也从他们所关心的视角为社区提出建议,是社区治理提升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赢举措。 从文艺活动的组织到社区治理的参与,从妇女儿童权益的维护到志愿服务的开展,豆各庄女性群体以"她"力量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新篇章。职工互助、技能培训、文化体育等一系列工会活动,丰富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同时,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健康、冬送温暖"四季服务活动,为职工提供贴心服务,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社会组织参与服务 激发社会治理活力
据民政部统计显示,当下,社区社会组织已融入城乡社区基层治理的各个领域,参与程度不断深入,发挥作用持续提升,成为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豆各庄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通过搭建平台、对接资源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与辖区单位、爱心企业等开展合作,共同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如夏开展的公益市集活动,汇聚各方力量,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健康义诊、理发修鞋、游戏体验等公益服务,居民们好评如潮。 作为商品房小区,京城雅居社区具有人员结构复杂化,利益诉求多元化、服务要求专业化的特点,按照社区实际情况划分为1个居民网格和1个功能网格。同时,吸引物业企业、辖区单位等参与社区服务建设,协商地区养老机构提供物美价廉、健康卫生的专享老年餐服务近2000余人次。青荷里社区借助临近171中学的优势,积极动员学校师生参与网格精细化治理。培育青苗志愿服务队,通过家、校、社三方联动,引导学生参与为老服务、垃圾分类、消防安全以及文明养犬等志愿活动。 截至目前,地区社区社会组织总数达到182支,涵盖公益服务、治安民调、环境治理、共建共治等多个方面,已成为构建多方参与社区治理格局的重要力量。
五、新兴组织双向服务 拓宽社会治理路径
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他们既是城市生活的"摆渡人",也是社会治理的"新力量"。筑巢引"新",共治聚"新",近年来,豆各庄乡积极引导和培育以新就业群体为代表的新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通过双向服务,实现新兴组织与地区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底商店铺和园区企业聚集的明德园社区,社区功能网格划分更为细致。为进一步便于外卖、快递等两新就业群体休息,解决车辆充电难题,2024年3月,社区以"i德季画"品牌项目为纽带,携手辖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共同打造"星星驿站",对车场及充电设备进行全新升级。随着驿站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新业态群体不仅享受到了便利和温暖,更积极主动投身到地区的志愿服务、网格精细化治理当中,以实际行动回馈社区、反哺社会,实现了从"被服务者"到"治理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同样的故事在豆各庄一个又一个社区上演着。2024年冬,富力一社区升级打造兼具老年餐桌与两新群体服务驿站双重职能的"富享驿站"。为满足快递员与外卖配送员等两新群体的需求,驿站内特别设置了无线网络设施、应急医疗用品箱、阅读角落、用餐区域以及舒适的休息区,让他们在高强度的工作间隙,拥有一处温馨的休憩之所。此外,社区鼓励并支持外卖骑手与快递小哥凭借其职业特性,积极参与到社区的网格化管理及副楼长等基层治理角色中。通过组织培训会议等方式,助力"两新"群体实现角色转换,从单纯的货物递送者成长为社情民意的收集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服务群众的志愿者,从而有效实现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精准触达。 御景湾社区以工会暖心驿站建设为契机,打造社区暖"新"驿站,提供临时休息、蓄能充电等"一站式"服务。驿站配备多功能充电器、饮水机、微波炉、常用药品、打气筒等物品,提供"热可纳凉、乏能歇脚"暖心服务。让快递、外卖小哥在驿站休息的同时,及时将遇到的社区问题汇报,以实际行动融入社区治理,"先锋骑手"变身"服务能手"转型"治理好手"。
以网格化治理为依托,"五服临门"工作模式运行以来已推动解决居民微诉求600余件。豆各庄将继续锚定"信息采集在网格、需求发现在网格、资源聚集在网格、服务开展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目标,持续深化网格化治理创新,探索优化"五服临门"工作模式,推动社区治理向"精治"升级,支撑民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编辑 李忆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