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地菜赛灵丹,吃了头不昏,腰不痛。”这句俗语指的就是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吃地米菜煮鸡蛋。

在这一天,仙桃家家灶火升腾,地米菜与鸡蛋在砂锅里翻滚,清香漫溢。这碗看似寻常的汤水,藏着仙桃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祈愿。

地菜煮鸡蛋的由来


相传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游历至楚地,见百姓饱受春寒头痛之苦,便以田间地菜(荠菜)与鸡蛋同煮,分予众人食用,竟有奇效。因施药之日恰逢三月初三,这一食疗方自此成为民间传统,更在楚地代代相传。

地米菜在《本草纲目》中被誉为“菜中甘草”,其性平味甘,既能清热解毒,又可凉血止血。楚人深谙自然时序之道:春寒未散时,地米菜积蓄了一冬的养分,此时采摘药用价值最高,与温补的鸡蛋搭配,正应了“春养肝、祛湿寒”的养生哲学。

一锅春味有讲究

“食材选得准,火候守得稳,这碗汤才算入了魂。”
在仙桃人眼中,地米菜煮鸡蛋是手艺,更是心意的度量。

地米菜


需选开花的“三月荠”,此时茎叶纤维粗硬,药性更浓,不少老人说“地米菜愈老愈祛风”。

鸡蛋


多用自家散养土鸡蛋,壳厚黄香,寓意“圆满安康”。

煮法


地米菜铺底,鸡蛋轻放,加水没过,大火煮沸后敲裂蛋壳,小火慢煨。最后可撒一把红枣,甜苦交融,恰似生活滋味。

乡野间摘荠菜(地米菜)


在仙桃,地米菜煮鸡蛋从不是一道简单的时令菜。灶台边的絮叨、碗底沉淀的草根、指尖残留的荠香,都是刻进骨子里的乡土记忆。

三月三的清晨,街巷间总飘着相似的香气——那是仙桃人用最朴素的方式,与自然对话,为岁月祈福。

声明:本公众号未标明原创的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之用,不用于商业行为。如有侵犯了企业、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发布的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红辣椒传媒综合

责编:周方婷

编审:宋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