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走进位于威海市临港区汪疃镇的上善堂基质蓝莓种植基地,23座白色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蓝莓树郁郁葱葱,紫黑色的果实缀满枝头,仿佛一片紫色的海洋。作为临港区首家尝试基质栽培技术的蓝莓基地,这里的每一颗果实都凝结着科技的力量与新农人的智慧。
“基质栽培让蓝莓种植不再‘靠天吃饭’。”在大棚中,威海上善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善堂基质蓝莓种植基地负责人高勇用指尖轻捻着基质说。这位“80后”新农人硕士毕业后,深耕蓝莓产业十年,2023年,高勇带着“从0开始”的勇气加入上善堂,在这里开辟了基质蓝莓种植的“新赛道”。



  上善堂基质蓝莓种植基地采用先进的基质栽培技术,以椰糠、珍珠岩等配比的基质取代传统土壤,不仅摆脱了土壤酸碱度的限制,还大幅提升了蓝莓的生长效率。与此同时,更新换代的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精准灌溉与养分供给,确保每一株蓝莓都能获得最佳的生长条件;新购入的自动控温设备可实时调节棚内温度,配合光照传感器,为蓝莓营造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基地还引入物联网技术,通过手机App即可远程监控大棚内的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实现智能化管理。
“这些科技手段让蓝莓种植更加标准化、精细化,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实现了1人管理6个大棚的高效生产。”高勇介绍,现如今,蓝莓基地亩产稳定在800千克左右,总产量达20吨,较传统种植效率提升近五成。
科技创新背后,是一群“新农人”的破局之路。威海上善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峰坦言,人才是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像高勇一样的“新农人”在上善堂有20余名。以蓝莓为例,过去,上善堂最初并无蓝莓种植经验,高勇带领技术团队常与果蔬种植专家跨界探讨,将无土栽培理论技术应用到蓝莓上,这才有了如今的成果。
上善堂作为全省少有的果蔬品类多元的全产业链企业,还积极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高校,山东省农科院等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落地,并及时为上善堂的果蔬“把脉问诊”,提供专业的种植技术。
“科技范儿”十足的蓝莓也吸引着周边游客前来采摘。每逢节假日、周末,在开放采摘的大棚内,游客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正值1月至5月的盛果期,节假日单日平均接待量超50人次,不少家庭专程从市区驱车前来。“现摘的蓝莓格外清甜!”游客张女士捧着果篮感叹道。
基地同步开通同城锁鲜配送与冷链全国直发,线上销售依托短视频平台持续发力。“自媒体时代,一颗蓝莓能‘走’得更远。”高勇团队在抖音、微信视频号发布的采摘实景、种植科普等内容,单条播放量最高突破10万,订单从威海辐射至北京、上海等地,年销售额超千万元。
眼下,高勇正筹划扩大大棚规模,并引入新品种试种。“三年内打造威海标准化蓝莓基地”的目标已完成大半,但他更期待推动行业变革:“现代农业需要更多年轻人带着知识返乡,让土地长出‘科技味儿’。”(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威晨文/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