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欢乐滨海城的约10个住宅小区于这两年扎堆成立业主委员会,舆论也是颇为期待,似乎小区管理就此步入正轨。
但是现实很残酷。这不刚成立不久的温莎郡小区业委会宣布集体辞职,辞职信中提及:社区的支持给了他们参选业委会的底气,但是遇到问题时支持不见了。
倒也不用指责社区,社会就是这么复杂吧,没有对错,只有利弊。
来看一看,上周青岛楼市发生了哪些事儿。
1
地铁12号线早晚要建!
连接金沙滩和胶东机场的12号线当初在青岛地铁三期(2021-2026年)规划方案中出局,核心原因是客流强度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初期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远期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早晚要建,太重要了嘛。
这不,最近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披露中德未来城的市政配套工程变更计划,变更原因就是避开未来的地铁12号线。
至于客流强度,更名为“市域轨道快线”就行了:轻轨的申报条件要比地铁低。
2
物业换了,预缴的物业费咋办?
因为多交费有折扣,城阳区金科阳光美镇的一位业主于2022年11月一次性交了56000元的物业费。不过2024年年底物业贴出撤场告知书,宣布让位于万科物业。
换物业是居委会通过民调决定的,业主参与不了,但是预缴的物业费要退啊,不过业主东找西找3个多月,始终没能退回来。
还是媒体好使啊,电视台介入后很快就退了。
别问业主为什么爱找媒体,正常路径难解决嘛。
3
胶南豪宅拆零卖!
胶南的荣泰雍和东院项目准备把原先238㎡、198㎡的户型改成165㎡、143㎡小户型,原因是大户型不符合市场需求。
通俗地说,就是太大了不好卖,申请拆零卖。
从营销上评价,这个项目真是胶南的一个另类,从营销其“乌纱帽”楼顶,到首开即售罄,再到得房率120%,真的,虽然迷你到只有3座楼45套房源,但是营销嗓门绝对声压胶南市场。
只是会吆喝也得有好货,或者对板的货,不然最终还是卖不出去。
4
讨薪勿冲动!
3月24日上午9点多,青岛市北欢乐滨海城某某中心楼顶发生讨薪事件。虽然参与人数众多,被追讨方又是全国知名的大型国企,但却没有引发舆论如潮。
一则该国企困顿日久,东欠西欠时有所闻,二则整个市场凉意浓厚,舆论有些麻木了。
真没钱的企业,怎么弄也拿不出钱来,如果再因为行事过猛伤着那里,未免不划算。
理解拿不到血汗钱的愤怒与不甘,但还是希望大家别太冲动,慢慢来吧。
5
5千台“老龄化”电梯怎么办?
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电梯属于老旧电梯,目前青岛的12.6万部电梯中有5千台已经进入老龄化,应该怎么处理呢?
老电梯除了要勤维修,还要强制体检,青岛市规定:对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电梯,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评估,经评估后确定是否继续使用或者对电梯进行修理、改造、报废。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别说报废了,就是一个维修都会卡在“收费难”上:一部电梯牵涉几十上百户居民,想收费可不容易。
而且确实也不便宜,以市北区梦境江南小区为例,换新电梯政府补贴30%,最高不超过15万元,更换30部电梯,算下来每户摊到3000元左右。
为啥要换这么多电梯?
呵呵,建成17、8年的小区,你住一住就知道了。
6
保障房,好嗨呦!
3月24日,青岛发布“内循环”式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政策,核心有两点:二手保障房,以什么价格卖给谁?
卖给谁是明确的:只能在轮候库内挂牌流转或政府回购。
价格是原房价-每年1%折旧+每年一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按照现行一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5%、折旧率1%计算,就是每年增长0.5%。
一套总价100万元的房子,每年增值5000元。
卖不掉怎么办?挂牌转让满一年卖不掉,政府来收。
这是一套很精妙的设计,用官方的话来说,不仅实现了保障房源循环使用、闭环管理,还能保值增值。
单从理论上来说,这是保障房的完美版本:居可住、走能卖,还不耽误增值。
不过,变数在于市场从来不会按照理论来,越是完美的设计,越会踢到现实的铁板。
好嗨还是自嗨,只能等待时间给出答案了。
编辑: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