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人在重庆的蒋介石突然接到消息,英国人擅自关闭了管辖范围内的滇缅公路。蒋介石怎么也想不明白,在如此唇亡齿寒的时候,英国人为何会偏偏要关闭滇缅公路,难道一直以来号称日不落的大不列颠帝国在日本这个大湾岛国面前真的屈服了吗?愤怒又失望的蒋介石在重庆府邸痛斥英国人的忘恩负义,并且愤恨说道:我这辈子再也不愿意见到一身牛肉味的英国佬!
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话用在日本帝国主义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日本这样一个四个小岛组成的弹丸之国,却偏偏想着通过朝鲜半岛进入中国的广袤土地。中日之间的恩怨从清末时期的甲午中日战争时候就已经开始。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军力大大提高,而清政府风雨飘摇,粉饰太平。
尽管在洋务派的适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指导下开始进行转变,组建新式军队。但是这种表面功夫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被一举戳破,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也由此开始了中国社会面对日本入侵下的沉沦。
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此日军的狼子野心再也不加掩饰,虎视眈眈紧逼中国领土。1937年野心不断膨胀的日军在北平发动卢沟桥事变,悍然将手伸入华北地区,也正式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入侵战争。日军一开始想着只用三个月就可以毁灭中国,然而从1937年开始却仿佛一脚踩进了沼泽地中,不能脱身。1938年中日之间的武汉会战,最终虽然以国民党军队撤出武汉而告终,但是也由此开始中日之间进行长时间的拉锯战。对于中日之间的战争来说,只要能拖住,那么战争中的优势自然会站在中国军队这边。
面对如此僵局的日本军队,一方面想着从多方面对中国战场进行合围,另一方面也想着快速实现自己称霸大东亚地区的宏伟蓝图。于是日军开始在广州东南亚地区登陆,一方面对中国境内的军队进行包围,另一方面也开始对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展开侵略。
东南亚地区此时正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日军一旦入侵,势必会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产生巨大冲击,因此他们也特别担心这个已经丧心病狂的战争机器会丧失理智彻底暴走。与此同时,人在重庆的蒋介石也发现了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利益冲突,于是他也迫切希望西方国家能够和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共同对抗日军的侵略。
然而正所谓落花有情,流水无意。蒋介石的希望在英国人的眼中仿佛是天方夜谭。英国人的想法非常奇怪,他们一方面非常担心日本人在东南亚地区会严重影响自己在殖民地的利益,但是面对蒋介石提出来的联合抗日又显得高傲。
蒋介石曾经对英国人说到他愿意出八万精兵出境配合英军对日作战,然而英国人听到蒋介石的建议时却并不以为意。他们认为中国军队简直不堪一击,即使是八万人的部队又不会对战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甚至他们内心认为日本人虽然嚣张,但是还不敢真的和英国这个老牌西方强国撕破脸面正式宣战,于是在日本人的挑唆提议下,英国人在1940年初的时候,直接关闭了自己辖区内的滇缅公路。
在抗日战争持续期间,中国国内的生产基本上呈现半瘫痪状态,因此国内战场所需要的大量物资是需要国外进行援助的。这里面不仅有外国政府的援助,还有无数爱国华人华侨的援助,这些援助在当时主要都是通过滇缅公路从境外运输到境内的。因此为了断绝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日军甚至单独成立了滇缅公路委员会,就是为了对滇缅公路进行打击,断绝中国军队的粮草补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军队出动大量人力对道路桥梁进行破坏,然而真正对滇缅公路产生毁灭性影响的还是要数1940年英国政府决定关闭滇缅公路境外路段。
英国人心中想着自己只要不得罪日本,日本人就不会对自己的殖民地进行攻击,想来想去中国这个看起来已经是奄奄一息的邻居,自然是没什么值得珍惜的。然而让其想不到的是日军想要的更多,他们不顾英国的示好行为依然派兵继续往东南亚纵深处进攻,直逼英国殖民地。无奈之下英国军队和日军发生了激烈交火而作战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自诩为西方老牌强国的英国军队面对日军的进攻竟然毫无抵抗之力而一溃千里。直到这个时候英国人才明白,不是国民党军队战斗力太差,实在是日本军队战斗力太强,与此同时他们也不得不拉下脸来,请求国民政府派兵出境援助英国作战。
虽然蒋介石已经对傲慢的英国人心中不满,但是从大局来考虑,还是应该派兵出境配合作战,早日打开滇缅公路,恢复救援物资的输送,唇亡齿寒这个道理他老蒋还是明白的。于是考虑再三,蒋介石还是决定下令组建中国远征军准备出境和日军展开另外一个战场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