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于贵州省遵义市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共产国际派遣的军事顾问李德推行“短促突击”等错误军事路线,博古等“左”倾领导者排斥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导致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初期,“左”倾领导的逃跑主义使红军损失惨重,广大干部对错误领导产生怀疑和不满。在贵州黎平、猴场召开的两次会议上,毛泽东的意见虽得到多数拥护,但争论未止。为决定根据地创建问题及总结军事经验教训,遵义会议召开。
会议首先分析了黔北地区是否适合建立根据地,决定放弃黎平会议确定的计划,改为北渡长江,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根据地。
接着讨论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博古作主报告,将失败原因归结于敌强我弱,为错误军事领导辩护。周恩来作报告,检讨“三人团”战略战术失误,主动担责并批评李德、博古。张闻天按与毛泽东、王稼祥商量的意见,作反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报告,否定单纯防御路线。毛泽东发言,批判博古、李德的错误,指出其先是冒险主义,继而是保守主义,然后是逃跑主义。王稼祥发言,赞同张闻天、毛泽东,提议红军由毛泽东指挥,取消李德、博古的军事指挥权。朱德、刘伯承、李富春等也相继发言支持毛泽东。由于与会者军务繁忙,会议多在夜间举行。
会议作出《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指出“左”倾领导者的单纯防御路线是反“围剿”失败的主因,强调要彻底纠正错误,改善军委领导方式。会议还做出四项决定:一是毛泽东选为常委;二是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讨论;三是常委适当分工;四是取消“三人团”,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军事指挥最后决心负责者。
遵义会议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中央负总责。1935年3月中旬,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为胜利完成长征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