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汽车人》吴毓
借2025创新日,宝马不动声色地秀了一回肌肉。
回望过去五年,少有品牌能够一次释放如此多的创新技术,也很少有创新技术能如此契合品牌基因。
必须承认,这一回的“秀肌肉”并非无中生有,而是立足需求以创新驱动;亦非揠苗助长,而是立足当前以长远权衡。
一切围绕驾驶
2025创新日,当然离不开年初在CES上首秀的3D抬头显示、视平线全景显示与向心中控时。但宝马所列举的不是芯片的品牌或代号,不是屏幕的尺寸或分辨率、不是HUD的面积或色彩,而是谈人的需求与体验,强调沉浸、安全、可靠与愉悦。
车速越快、人的视角越窄,能够阅读与理解的信息就越少。由此,宝马创造了座舱“视觉锥”的概念,并据此提出驾驶信息三分:
距离道路最近的3D抬头显示要求“重要聚焦”,信息浓度极致精简,只有速度与导航信息;
视平线全景显示助力“眼不离路”,信息浓度略有提高,驾驶接管、来电信息都在这里,方便价值者一键操作;
距离道路最远的BMW首创向心中控司职“全面探索”,不仅可以看到周边路况,重设当前路径,还能控制车辆与媒体娱乐……
一切围绕驾驶,一切辅助驾驶,是宝马的品牌哲学,也是BMW的产品实践。
对于宝马而言,智能座舱的交互界面,同样是驾驶的一部分,同样要以驾驶为中心。它们的协同联动、精妙配合,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为驾驶员提供正确的信息,并以此诠释宝马“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的理念。
一切归于驾驶
强调18000牛·米轮上扭矩与3个g的横向加速度,宝马不是为了炫耀强悍动力,而是要阐述“超级大脑”对驾驶乐趣的助力与掌控。
18000牛·米和3g是什么概念?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载山CarMo”在60吨负载下爬坡率可达35%,系统输出约20000牛·米扭矩(传递轮上还有10%-20%的损耗);F1赛车以210公里/小时的速度通过S弯(铃鹿赛道3号4号弯),车内侧向力加速度约3g……
这就像现代战机为追求极致机动而普遍采用静不稳定设计,如J20不仅有后掠49度的超大鸭翼,还有全动双垂尾(整个垂尾都是有效舵面),必须依靠数字飞控技术才能保障多控制面耦合与高操纵度灵敏。相比之下,机师凭借人力的蹬舵带杆已是“石器时代”的传说。
手有金刚(参数丨图片)钻,才揽瓷器活儿。宝马敢说拿捏18000牛·米扭矩与3g横向加速度,盖因其有超过万人的软件团队、有AI赋能软件开发全流程,每日7.5万个虚拟CPU、20万次的软件构建、并行处理1.4万项软件任务……
不要用爱好挑战专业,普通人想达到F1车手的操控水平,只有开外挂加Buff。但借助“驾控超级大脑”,普通人也能如F1车手一般掌控极致性能,让电动时代的驾驶体验同样可以马力与驾趣兼得。
对于宝马而言,车不是用来炫耀的玩具,更不是形成鄙视链的“武器”。它可以有高性能,但必须要提供相应的权衡、匹配驾驶者的能力。这是宝马一贯的严谨务实,更是负责任企业对用户应有的态度。
一切始于驾驶
纽伯格林最近很热,似乎去过一次就有青铜护体,拍照发圈又能黄袍加身。
但少人知道,宝马1936年就参赛Eifelrennen,赛道就在纽伯格林。崭露头角的BMW 328敞篷车亮相,由车手Ernst Henne驾驶一举赢得2.0升组别的冠军。1972年宝马赛车有限公司(就是后来的BMW M)成立,同年就在纽博格林北环建立研发测试工作室,全年有20周时间进行赛道测试。
20.8公里的纽伯格林北环,高速弯道考验车辆的转向性能和悬挂稳定性,低速弯道测试车辆的操控性和扭矩输出,长直道检验车辆的动力性能和最高车速;雨天时湿滑路面可以测试车辆的防滑系统和制动性能,而海拔变化还会影响发动机进气能力和动力输出……
过去的1/2个世纪中,宝马公司内部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潜规则:凡是悬挂蓝天白云的量产车,投产前都要去接受“绿色地狱”的磨练。
大家所公认BMW的操控卓越,就是源自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一切以人为本
今年两会“工作报告”中40次提到“创新”,而“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的表述更是振奋人心。
如果今天谈创新,仍然聚焦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那么这样的创新必然没有未来,更不符合一家跨国企业的发展需要。
在宝马的语境中,创新绝非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要以适合宝马的方式为用户创造价值。所以,才有视觉椎、超级大脑等前瞻理念与创新技术源源不断地问世。
应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一步登天与马到功成。所有的成就都离不开目标明确、脚踏实地与持续创新。
宝马去纽伯格林北环不是打卡牌照,而是建立独立的研发测试工作室,每年有20周时间在那里展开工作,测试-优化-再测试的loop,每年上演从不停歇。
宝马谈18000牛·米与3g的控制,底气是过去50年的努力:从1978年装备初代ABS到F系列装备动态稳定控制DSC,从一体式底盘管理到自适应空气悬架……今天更将动力控制与底盘控制二域合一、打造软件协同的“驾控超级大脑”。
宝马创新提出视觉锥概念同样不是无根之水,既因为传承百年的驾驶乐趣,更因为Skylab人机交互试验研究中心对中国600万宝马用户的入微洞察。
创新从来不是空中楼阁,但它可以让驾控“灵魂起舞”。【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