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直切主题,前段时间已经解析过MONA M03,这一次我们就来看看P7+表现如何。
某种程度上应该叫P7-
之前的小鹏P7可以说是红极一时,甚至你现在提起小鹏的这个新势力品牌,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也还是P7这款车。
但P7当时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上几乎没什么同类车型,本身的产品素质并不是很完善。不过从平台架构方面来看,P7是一款挺有追求的车,也体现了小鹏那种“理工男”的属性。
再加上,P7也是一款不以空间为优先取向的轿跑,而且它外观的比例姿态确实不错,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也仍然挺“有范儿”的,这样的车,还是有点魅力的。
而当P7+浮出水面的时候,这车的姿态,显然不如P7“有范儿”,一看就是把车内空间的优先级提高了不少,卡钳还跑到前面去了,甚至现在还只提供单电机的动力规格,这车显然是不如P7那么有追求了。
所以它虽然尺寸大了一圈,不过在我看来,它其实应该叫“P7减”而不是“P7加”。
它的售价区间其实也印证了这一点,这辆轴距3米,车长超5米的P7+,最低只要18.68万,撇除那个限定版,P7+更是把两个版本的价格都压在20万内。所以P7+相比P7,产品策略是完全不一样的。
▲P7+与远处的P7i,谁更好看?
这就对了。
消费者吃的不就是这一套么,什么姿态什么范儿什么后置卡钳,最终都不如一个实实在在的便宜夹大件。
现在的P7+,后排空间大得惊人,不仅不顶头,坐姿还很舒展自然,柔软的座椅承托的是后排乘客的笑容,流畅的屏幕洋溢的是孩子的欢乐,连后排的加热通风按摩还有电调靠背都是标配的,什么姿态什么范儿都见鬼去吧。恭喜小鹏,这回算是掌握了后排的要领,P7+的+是+在了这里。
至于前排,布局是非常典型的一横一竖一屏幕,同时你也能看得出来小鹏是尽可能让这个车厢看起来不会太廉价,细节的位置有一些装点,但整体的风格还是相对朴实的,对于P7+这个价位来说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说到这里又想起前段时间某个次头部KOL对广东车企发表的看法,有一说一,我作为广东人也一直认为广东车企在设计方面确实不如“包邮区”的那么有格调,但你开地图炮就不对了。
完善而中庸的动态表现
正如刚才所说,P7+在机械形式和配备上似乎不像P7那么有追求,姿态也不那么有跑味,看上去就不是一辆让人很有驾驶欲望的车了。不过小鹏近来几款车型成熟度提高了不少,所以P7+的动态表现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试驾的是18.68万元的入门版本,P7+两个版本除了电池电机之外就没有区别了,18.68万是60.7度kWh电池配180kW电机,零百加速6.9秒,19.98万元是76.3kWh电池配230kW电机,零百加速5.9秒。两者的CLTC续航分别是615km和725km。
▲尾翼跟窗线下沿融为一体,不过也正因为这样让窗线显得太有存在感
这里还有个彩蛋,其实两个版本的电机硬件是一样的,你在配置表里也可以看到电机型号完全相同,TZ230XY01F57X。我也从可靠线人那里得知,其实这台电机是能跑到270kW的,入门版“锁”到180kW,是因为它是入门版,这句废话并不废话,入门版电池容量小嘛,锁掉一部分功率,有利于能耗和续航。
当然可靠线人也说这是小鹏做过调研之后决定的,现在的电车动辄3字头2字头的零百能力,确实也就是让数据党能高潮一下,真正在路上开是几乎用不上的。但说实话,180kW对于接近两吨的电车来说还是少了点,这里给小鹏支个小妙招,给入门版车型提供一个付费升级包,3000元解锁至230kW,给用户提前告知一下能耗提示就行。(手动狗头三连)
不过比起动力稍弱,我认为动力输出的标定更值得去做个优化,上次试驾MONA M03的时候我觉得那车的动力输出非常跟脚丝滑,但P7+反倒没有那么跟脚,主要是体现在初段的响应上,哪怕是在运动模式,第一脚也略显迟缓。上次极氪的内容评论区里有人质疑我不会用运动模式,放心啦,我虽然不擅长使用智能车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但是驾驶模式这么基本的东西,试车的时候当然是会切换尝试的。
还有刹车踏板的脚感回馈,以及转向的响应,P7+也是同样的路数,初段有一点模糊,大概也是因为小鹏这次策略不一样了,所以这车开起来并不是很精进,但整体还是好开易开的。
单电机的属性有一个弊端,无论你是把动能回收开得比较大,还是踩下制动踏板去做轻度至中度的制动减速,实际上都是用动能回收来减速的,单电机就意味着它只能用一个后电机去制动。如果处于减速状态,后轴载荷会变轻,像P7+这种单后电机的设定,在遇到路面附着力不均匀,比如湿滑状态或是桥面有一道金属接缝等情况,可能就会出现滑动的情况,会有那么一瞬间失去了制动力。当然这并不至于导致不安全的情况,但会影响驾乘体验,而这也不是只有小鹏P7+存在的问题,我的乐道L60也会这样,只是P7+更敏感。
底盘方面,我不会说P7+非常优秀,它没有小米SU7(参数丨图片)那种一开上手就让你觉得非常紧致高级的运动氛围,P7+的底盘是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类型,风格比较中性,遇到大起伏时车身姿态控制也比较平稳,不是那种吸在地上的感觉,但不会有太多俯仰晃动,细碎振动的过滤也有不错的质感。P7+这种底盘表现比较类似那些成熟的合资品牌车型,没什么大bug,但也不“越级”,这也许跟他们与大众达成合作有一定的关系。
包括整体的噪音表现,P7+讲究的也不是所谓的隔绝感,只是不扰人。所以这车在动态上的表现,方方面面表现的都是一种完善,不露馅不犯错,它不追求多么惊艳的运动,做的是一种让大多数人坐上车开上手都比较容易接受的设定。
最后再提一提智驾,P7+不带激光雷达,但城区高阶智驾的表现仍然保持了很高的水准,无保护的路口左转,左转后短距离就要靠右右转,在车流量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它是做得非常丝滑的。当然我依然不认为强如小鹏的智驾就能完全取代人驾,但它在现阶段而言,确实是表现得最好的智驾之一了,同样是不带激光雷达,我的乐道就比它差了一截。
▲智驾小蓝灯放在后视镜“脖子”的位置挺好的
四个字:买就是了
试完P7+之后,我认为这不是一辆会让人多么喜欢的车,讲真,这车对我而言还真没啥吸引力,甚至MONA M03或者G6对我的吸引力都比P7+要大。但是,P7+却是一辆适合很多人的车,身边如果有朋友想买这车,我直接说:买就是了。因为它没什么硬伤,各方面的体验也都很完善均衡,在此基础上,它也有一个非常不错的价格。
话说小鹏最近几个月销量上的触底反弹,貌似是因为他们在去年下半年推出的两款轿车产品很受欢迎,想深一层,或许主因并非来自轿车,而是他们的思路有了很大的转变,产品的定位、调性比起过去的小鹏都更务实。
更重要的是同样务实的价格,而要做到这样的价格,就需要在成本上下功夫。最近网络上有一篇何小鹏的专访,里面就有说到产品成本控制以及企业管理的一些问题,信息量还挺大的,大家感兴趣的话,一搜就能看。
还有,像G7也延续了P7+的设计语言,只不过变成了SUV,我猜G7的产品策略也会跟P7+高度一致,而且我认为G7会比P7+更受欢迎。
小鹏好起来了。
总第2143期
作者:陈厚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