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庄志明律师
实际生活中,司法局是干嘛的,老百姓是不知道的,甚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政府机构序列中有司法局这么一个部门,司法局就那么低调,低调到谁也不知道,谁也不了解,谁也不清楚的地步。但今天的一个新闻让很多网民知道了“司法局”这个名字:
近日,山西一网友称,自己开车与一女司机发生纠纷后,因对方持续辱骂选择报警,结果女方在派出所放言“我是司法局的”。
对此,山西高平市司法局发布情况说明称:3月29日,网上出现涉及我局工作人员相关舆情。对此,我们高度重视,立即进行调查核实。经查,确系我局工作人员,已予停职处理。
终于,关于司法局的话题上了热搜,那当然就水到渠成地让很多人看到了“司法局”。“我爸是李刚”曾经一夜之间火遍全国,“我是司法局的”不知能火到什么程度,但肯定要火一下,于是乎很多人知道了司法局。其实很惭愧,笔者虽是法律工作者,也不清楚司法局是干嘛的,顶多知道司法局是管律师的,其他情况真的不知道。
所以啊,网友们也不必妄自菲薄,不必为不知道司法局而遗憾孤陋寡闻,没什么,人不会都是全才,不会都是通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盲区。你们只知公安、检察和法院,不知司法局,这很正常,没啥大不了。不知道司法局,中国照样蒸蒸日上,不知道司法局,这地球依然围着月亮转。
“我是司法局的”舆情事件真相究竟什么情况,我不去深层次探究,只是等待官方结论。但我必须说一句,这事要理性对待,不能一下子就偏听偏信、人云亦云了。
就比如“我爸是李刚”,人家本意并非是炫耀,而是交警问李刚儿子“你爸是谁,让你爸来一趟?”李刚儿子就说“我爸是李刚”。就这么一句话,生了无限放大的舆情事件。本舆情事件也不能排除是派出所警察问女司机:“你哪个单位的?”女司机老老实实回答:“我是司法局的。”
我这么一说,好像是替司法局洗地的了,没有洗地,我只是凭我的经验告诉网友要少安毋躁,让子弹飞会儿。如果该女司机确实骂人且以“我是司法局的”来炫耀来恐吓来威胁,该咋处理就咋处理;如果不存在该等事实,那也该给人家一个清白的解释,一个妇道人家被冤枉也怪可怜的。
对该舆情事件,知名网络大V“寻人总动员鸣警”说得非常好,客观公正:
1身份不是护身符——公职人员知法犯法需从严追责,执法者更应成为守法标杆;
2 情绪失控≠免责理由——纠纷处理考验公民法律素养,公权身份反是更高标准;
3 法律监督无死角——警情处置中“自报单位”绝非特权代码,执法记录仪会让每句威胁现原形。
“寻人总动员鸣警”的话句句在理,环环相扣。但不管真相如何,“我是司法局的”舆情事件已经引发众怒了,我在该新闻下截个图给网友看看:
网友的愤怒如山火,这也给司法局出了一个舆情事件的难题,但题目再难,司法局也得应对。其他舆情事件,司法局可以爱惜羽毛,可以袖手旁观,可以明哲保身,但这次火烧到自己身上了,总不能再当鸵鸟,总不能再装看不见,总不能再死猪不怕开水烫?
现在就怕司法局的冒号们平时从来不触网,不关注网络,遇到棘手事就手忙脚乱,心惊肉跳,越是手忙脚乱,越是心惊肉跳,就越容易引发次生舆情,一波一波来,顾此失彼,丢三落四,呵呵。
如果女司机确实出于威胁说了句“我是司法局的”,我敢肯定司法局的领导平时对网络缺乏敬畏,排斥网络,根本不懂网络生态,新媒体的知识水平为0。也因此他们从来不会让下属进行新媒体和舆情方面的培训学习,更不敢鼓励和允许在舆论阵地上拼杀搏斗、攻城略地。
一句“我是司法局的”,让司法局遭了殃,也让司法局出了名。但司法局也不必过于紧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网络媒体时代,化腐朽为传奇,变被动为主动是常有的事,下面就看当地司法局如何处置好这波舆情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