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西藏南桥律师事务所律师嘎玛琼达:守护正义 传递温情

西藏日报记者 张宇

她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和真才实学,在西藏律师界崭露头角;她凭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本领,为无数委托人维护合法权益。她就是嘎玛琼达,西藏南桥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嘎玛琼达不满30岁,自2018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以来,从事律师职业已有7个年头。初出茅庐,她接手的多是些借贷、离婚、侵权等案件,在业内属相对简单的案件。然而,有一起案件在当时特别棘手,案情不断演变,案件性质也从民事纠纷涉及到刑事责任,异常复杂。嘎玛琼达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耐心细致地配合有关部门逐一核定证据,最终为委托人赢得满意的结果。

“一个复杂的案件迁延数月,甚至一两年都是常有的事。”嘎玛琼达说,每个案件都有唯一性,有的事实证据模糊不清,有的法律界定争论不一,有的法理情相互冲突。但作为律师,遇到这种情况正是锻炼的好机会,因为司法实践本身就是宝贵的学习经历。


图为嘎玛琼达在工作。(图片由嘎玛琼达提供)

从业7年来,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商事纠纷,无论案情是简易还是复杂,嘎玛琼达都勇于挑战,从不给自己设限。对她来说,每种类型的案件都有价值。她告诉记者,为了处理复杂案件,她常常在开庭前忙得不可开交——向同行前辈请教,开展案件研讨、模拟辩论,转换原、被告角色分析等。在此过程中,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正是这份职业精神,嘎玛琼达得以迅速成长,逐渐在各类案件和非诉业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尽管她在律所中已是佼佼者,但她总是谦虚地说,自己的经验还不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除了接手社会案件外,嘎玛琼达也处理公益性的援助案件。从业以来,她一直积极接受各地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案件,其间,代理了各类刑、民事案件近200件。特别是面对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她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2023年底,经历劳务单位拖欠工资两年之久后,几名农民工无奈之下拨通了法律援助热线,辗转找到嘎玛琼达。她深知,此时此刻,自己就是他们在困境中的希望。

接手案件后,嘎玛琼达从证据分析到法律适用、从诉讼程序到诉讼实体,不厌其烦地向他们普及相关知识。考虑到农民工的诉讼成本,她又及时对接法院、联系被告、代理出庭,独立完成每个环节,最终经过几次开庭,她先后为30余名农民工讨回了130余万元的薪水。

“从签署委托书到领取判决书,前后只跑了两趟,不到两个月,问题就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真心感谢嘎玛琼达律师!”一位领到欠薪的农民工感慨地说。

法律援助工作量大、收入却不高,为何还要坚持?“为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奔走呼号是律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嘎玛琼达说,“面对公众的法律需求,我们能帮一个是一个、能帮一点是一点,哪怕只是微薄之力。”

在另一起案件中,一位劳动者因工资(包括社保)数月未发,向拉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劳动仲裁申请,并控诉所在公司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要求支付二倍工资。

身为拉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兼职仲裁员,嘎玛琼达在调查取证时发现,涉案公司确实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其法定代表人名下另一家公司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

面对这种复杂情况,嘎玛琼达始终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她认为,同一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的两家公司可视同该公司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然而,企业恶意制造用工混同导致劳动者产生误解,属于违规在先;且拖欠工资、未缴社保,更应优先保障劳动者权利。

本着“以和为贵”的原则,嘎玛琼达多次与案件双方沟通,并说明企业违规后的利害关系;调解未果后,她又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和高效敬业的精神,依法合规裁决,不仅为劳动者争取到了应得利益,也让用人单位心服口服。

律师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石,肩负着守护正义与传递温情的双重使命。嘎玛琼达在短暂的7年时间里,用专业技能为许多人争取了合法权益,这激励着每一位法律人以法之名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西藏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