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是东晋末年灵宝经所创立的最高神,又称‘玉清大帝’,全称为‘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居清微天玉清境。”
名号释义
“元始”为道之祖炁,为万物之始;“天尊”乃一灵至贵,天上地下唯此独尊,至尊至极之意。在道家哲学中“一炁”具有与“道”作为同位概念的倾向元始天尊被不断被赋予“道”的特性,其实是因为在南北朝后期至隋唐时代,佛道二教矛盾走向激化,所以道教要突出元始天尊作为宇宙本源的意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载:“元者玄也,玄一不二,玄之又玄为众妙门;始者初也,元始禀玄一之道于元始之初,先天先地为众妙之宗,出生之始,故日元始。天者,一炁之最上;尊者,万法之极深。当氤氲氤氤[yīn yūn]未联之时,湛然独立,天地恐之而处尊大者,故号元始天尊。”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中称:“元始天尊者,至圣之洪名,生成之大号,远穷溟涬[xìng],叹以为言,近寻教迹,方可立称。又元始者,言其最先,天尊者,语其高妙,故曰元始天尊。”
化身
道教认为元始天尊是虚无自然妙道的化身,故从不可名。其为济度一切众生,又具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因此元始天尊又有十号。《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中载元始天尊十号为“无上道、元始、太极、高皇、光明、玉帝、正法王、大慈父、仙真师、天尊”;《龙跷经》则称元始十号为“自然、无极、大道、至真、太上、老君、高皇、天尊、玉帝、陛下。”
三清、三宝君
道教有一炁化三清之说,认为“一”或“一炁”一分为三,遂成玄、元、始“三炁”。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则是“三炁”“垂迹应感”的结果。《云笈七签》中称,道生一,“一”是元炁,一是应化元始天尊也。
在古灵宝经中认为道生神,虚无的“道”因为“垂迹应感”而生成了具有实有性质的“一”或“一炁”,“一炁”因“垂迹应感”而成为元始天尊。因此《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中载,元始以一炁化生三炁,分为三天。始炁为清微天,号玉清境;元炁为余禹天,号上清境;玄炁为大赤天,号太清境。元始天尊居玉清境,故又称“玉清大帝”或“玉清”,和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并称为“三清”。
而洞真、洞玄、洞神“三洞经书”本质上就是玄、元、始“三炁”的凝聚,《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义》等典籍称元始天尊以玄、元、始三炁化为“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的神格分别演说“三洞经书”,天宝即原始,灵宝即道君,神宝即老君,此三宝君虽年殊号异,但本为一体。其中,天宝君居三宝君之首位,为大洞之尊神,其居玉清境说十二部洞真经以教天中九圣,故又称“洞真教主”。因此“三清神”也可直接称为“三宝君”。
信仰发展
其实早期道教是没有元始天尊的记载,在道教初期,太平道以“中黄太乙”为其奉祀的至尊天神;五斗米道则以太上老君为至高神。至晋代,葛洪在《神仙传》中对太上老君神格的终极性表示了否定,其认为老子并非不学而成的天生神仙,老子的师父叫太乙君。如此一来,本来的道教最高神太上老君退位成一个普通的学道者。葛洪晚年时期又在《枕中书》中首次出现道教神学角度的“元始”之名,称“元始天王”。
灵宝派形成后,在吸收和融汇天师道、上清派及佛教等宗教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神“元始天尊”,并将其视为宇宙至高神,甚至将太上老君摆在次要的位置,有些经书甚至将其作为元始天尊的弟子看待。在后来的发展中,天师道、上清派与灵宝派三个主要教派中道教最高尊神并不相同。
直到唐初,“三清”兴起,由于天师道、灵宝、上清对于至高神的分歧较大,为了道教的统一性,在发展过程中彼此相互交融,逐渐将“三清”与“三洞”相结合,以“三洞”来说明“三清”各自的地位和相互的紧密关系,形成了“一炁化三清”之说。之后,道教三清尊神信仰逐渐定型,将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并称的三清尊神,自此三清合祭,共同成为道教最高神祇,元始天尊居三清之首。
神格职能
元始天尊治清微天玉清境,此天位于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在三清境之上又有大罗天,元始天尊又居其中,施化敷教。《历代神仙通鉴》中记载其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
而元始天尊又具有开劫度人、加封众神的神格特性。道教认为天地是生灭循环往复的,其将宇宙世界的历史看成是龙汉、延康、赤明、开皇、上皇等五大劫运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而元始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他曾以“无形长存之君”“无名之君”等名号,“流演法教”“成就诸天”,“元始天尊”是其在开皇时期的名号。故元始天尊的神像,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
同时作为道教的至高神,元始天尊在许多道经中都有过对其他神明加封神格、封号的记载,甚至太上大道君也是由元始天尊赐太上之号,并封郁悦那林昌玉台天帝君,位登高圣,治玄都玉京。此类受赐神灵本身就拥有较高的地位。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就借鉴了这种模式,在最终封神时,都是“封元始天尊敕令”。
元始天尊宝诰
志心皈命礼
三界之上。梵炁弥罗。上极无上。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渺渺金阙。森罗净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宝珠之中。玄之又玄。开明三景。化生诸天。亿万天真。无鞅数众。旋斗历箕。回度五常。巍巍大范。万道之宗。大罗玉清。虚无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