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清宫突传英雄令:张道陵重阳节开金台玉盘,邙山大墓现惊涛骇浪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且看洛阳城。

洛阳城北,有一座北邙山。

邙山之上,有座翠云峰,山上建有上清宫,下清宫。

这座灵气飘逸的建筑群,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大名——“金台玉局”。

远远望去,巍峨清虚,如入仙境。



但凡有点道行的,都知道,这座翠云峰,不简单。

白天,它是威煌赫赫的皇家道观。

然而等到夜幕降临,冲天的红光,贯通天地,直入翠云峰。

传说,这座翠云峰,就是镇压邙山千年大墓的镇龙局的太极眼。

邙山下,是赫赫扬扬的帝都。

邙山上,是帝都灵根所在。一阴一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然而斗转星移,时间来到大清一朝。

雍正13年秋,下清宫突然急发三道英雄帖,广传邙山腹地。

道教祖天师张道陵,向邙山大墓发出令告:

““煌煌华夏,延绵不息!



上启炎黄,下至于今,无论贵贱之灵知悉,今秋重九佳节,翠云峰将重开金台玉局。”

金台玉局,上清宫通天仙神界,下清宫为地仙修真。

如果能经受考验,子孙可享受国祚,延续帝脉;自身可以化育天下,修得成神成仙的功德。

这个消息,瞬间在邙山大墓引起轰动。

邙山大墓,从黄帝起,就有无数帝王、名流、奸雄、绿林、富商埋骨其中。

邙山的累累白骨,汇聚成了一部华夏之史,文明的光芒。

千年的沉睡,还有机会重获登上舞台的机会,对任何一个灵魂,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消息传来,各朝各代的皇帝、王爷、忠臣良将、辅国柱石、枭雄、霸主,绿林、赤眉,都纷纷携家带兵,感召入了金台玉局。



张道陵,自东汉末年开创道教以来,至雍正十三年,凡1700多年了。

上次金台玉局开盘,还是祖天师张道陵在东汉末年。

1000多年以来,朝代更迭,江山易主,金台玉局都没轻易开过。

现在突然重新开盘,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你道此事因何而起?

原来帝业传至雍正朝,雍正帝用霹雳手段,推行新政。

摊丁入亩,既可以使百姓富足,也可以充实国库。

但却遭到以八贤王为首的贵族皇亲国戚的抵死抵抗。

雍正十三年,八王议政,向雍正发难。

雍正和老十三,虽然联手击退了八王,但也心力交瘁。

雍正帝每天起的比雄鸡都早,睡的比亥猪都晚,每日只得2、3时辰的就寝时间。

但是用尽心力,不仅无法得到贵族的支持,也无法得到百姓人心。



雍正和老十三的身体和心力,已经接近枯槁,大有江河枯竭的态势。

此事,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看似只是沧海一粟,但张道陵却感到,此事非同小可。

雍正皇帝,不可谓不勤勉,不可谓不心怀大志。

清朝入关以后,历届皇帝,或雄才大略,或武功盖世,或奋发图强。

但却都难以得到政通人和,元亨利贞的蒸腾气运。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张道陵作为祖天师,东汉末年,在洛阳邙山翠云峰修炼得道,翠云峰是道教祖庭。

几乎同时,山下洛阳城内的白马寺,迎来了天竺竺法兰大和尚,传经入东土。

因此白马寺,成为佛教祖庭。

张道陵和竺法兰,一僧一道两个世外大神,正是翠云峰太极眼的守护神。

如何破解帝业社稷的末世之危,纵然一僧一道历经滚滚红尘,依然无法找到破解之法。



华夏人族的气运之始,是娲皇氏。

娲皇采五彩石炼石补天,阻止了淫雨肆孽的危局,延续了人族一脉。

这日,一僧一道,携手赴大荒山,寻找娲皇补天痕迹,希望寻找挽救末世的良方。

没想到,大荒山一行,真的让他们找到了一丝路径。

据宫中弟子传言,一僧一道回来时,只携了一块顽石。

天下的石头,是最多的,张道陵的弟子参不明白,以一僧一道之尊,为何会青睐一块石头。

难道在石头是一块成精的石头?

但是祖天师是何等人物,即便石头成了精,也不是啥稀罕物。



理不清,理不清,弟子只是觉得这石兄走了大运,能有如此机缘。将来稍加度化,就会有一番造化。

上、下清宫的弟子,尚且不知道祖天师心内的乾坤,外人就更加难猜了。

邙山大墓突然传出英雄令,翠云峰上竟然要重开金台玉局。

不知这局如何设计,五千年来的英雄们究竟有何际遇,都不得而知。

只是重阳节前,朝廷突然传来雍正帝暴毙的噩耗,令天下愕然。

紧接着,重阳节当天,金台玉局开盘。

上清宫,开了太虚幻境盘,下清宫,开了一盘红楼末世局。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