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与时代共振 与城市共生(引题)
海归肖冰的20余年“弄潮”之路(主题)
西安日报记者 刘雪妮 文/图
海外求学归来,这20多年的就业、创业,对陕西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西安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肖冰来说,就像是一段“弄潮”的经历。
他曾是西安较早的一批程序员,见证着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业的蓬勃发展。
在互联网行业风头正盛的时候,他选择创业,瞄准垂直行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
归国留学人员服务工作经历,让他与众多海归优秀人才擦出“火花”。
眼下,肖冰又关注到了低空经济这个新兴产业……
采访中,肖冰多次提到一句话:“时代大势就像汪洋大海,自己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我能做的,就是始终保持热忱,顺应大势,不断调整,找到正确的方向。”
肖冰
海归 他从一名程序员做起
2003年,西安高新区多了一位海归程序员,他就是肖冰。
为了照顾家人,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硕士毕业,已经在英国工作半年多的肖冰选择回到家乡西安,而是入职了一家本地软件公司,做了一名程序员。
肖冰回忆,当时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蓬勃发展,是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他入职的西安恩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陕西省首批通过“双软”认定的高新企业,也是西部地区最早的专业电子服务技术服务商之一。
“原本的工作是为大宗交易做多平台比价、寻找最有性价比的采购渠道,回来后设计起了网站。”工作的变动加上收入的落差让肖冰感到挫败,但并没有扑灭他创业的精气神。
工作能力出色,同为留学生的公司创始人与他惺惺相惜,这段经历,也为肖冰后来做归国留学人员服务工作留下了最初的共情底色。
创业 个人发展要跟上时代大势
2009年,肖冰决定创业。
做哪个行业?“我学的是计算机互联网,当时在西安,整个行业正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我就决定做垂直行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最后选择了教育行业,用后来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互联网+教育’。”多年过去,肖冰仍然清楚记得自己当时的抉择过程。
后来的经历证明,站上风口才好乘风破浪。2013年,肖冰36岁时,作为联合创始人的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市。2014年,肖冰又成立了新的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商业地产和投资市场,后来又拓展到消防智能化、生物医药、商业服务等行业,形成了多元化经营格局。
眼下,肖冰又关注到了低空经济这个新兴产业,并在做一些前期工作。“我很看好西安在这个新赛道上的潜力,我需要加快步伐了。”
肖冰觉得,在每一次关键抉择上,自己都非常幸运。“现在总结起来,我一直是跟着国家和西安这座城市的发展节奏在走。人生的路有很多选择,但和时代发展大趋势同频共振才会有更大机遇。”
见证 西安归国留学人员工作蓬勃发展
2008年,肖冰参加了西安市外国专家局的一次小型联谊会,为外国专家做英语翻译,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归国留学人员服务工作。“为了做好这件事,我们自发组织了10来个人。我们几个年轻的回国留学生,和前辈们一起工作,这就是西安留学人员联谊会的雏形。”
把做好留学人员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2016年,中办印发《关于加强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省、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应当建立留学人员组织,并扩大会员队伍。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底,西安欧美同学会(西安留学人员联谊会)成立,肖冰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在西安欧美同学会的牵线搭桥下,西安先后举办了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首届“双创”大赛全国总决赛、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等重大活动,并于2017年起连续举办了四届西安海归创业大赛,扶植了欧卡智能等多家本土优秀海归创业企业。此间,也将欧美同学会全国第二个及中西部首个“海归小镇”落地高新三期,目前正在建设当中。
肖冰说,很荣幸见证和参与了西安归国留学人员工作的发展,“参与西安欧美同学会工作,我自己也是受益者,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也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希望西安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在这里安居乐业,在这片沃土上闯出一片事业。”
思考 沉下心来打磨产品和服务
“经营企业,什么最重要?”肖冰自问。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唯有适应变化, 才能勇往直前。
“刚开始做企业的时候,人是很急躁的,总想出成绩出业绩。现在我更喜欢慢一些,沉下心来认真打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生存下来。”他特意强调,“慢,有时候也是一件好事。”
肖冰还有一个身份,西安市创业指导专家,他经常在陕西欧美同学会、西安欧美同学会做创业经验分享。“以前和大家讲的更多的是如何发现一个创新点,如何快速地开发产品,因为那时候我们有极大的市场需求。现在我告诉大家要慢,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发光。”
“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肖冰说,“我们要始终保持创业的热情,紧跟时代步伐,把好企业的舵,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来源: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