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仲春时节的山东,田间地头涌现出一批新农人,他们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传递新技术、新知识。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同时也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借助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推进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此,3月26日,大众新闻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风田。
山东的农业优势在全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众新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您看来,山东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潜力和优势?
郑风田:山东既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山东应该是有非常大的优势。过去,农业产量就是山东先搞起来的,山东的农业经济这些年一直在壮大。山东有些农业优势在全国是没有任何省份能取代的,比如寿光的蔬菜产业。
未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山东有很大的机会和挑战。怎么才能通过提升新品种的选育,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智慧农业让我们的产业升级换代。在这方面,我们都知道山东正在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大众新闻:您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科技创新才是重中之重。当下,人工智能成为热词,人工智能+也带来无限可能。那么,农业+AI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郑风田:传统农业如何升级换代,怎么才能够插上AI的翅膀?我想,科技创新一定要跟实体经济结合。山东实体经济规模实力不错,也有非常深厚的农业基础,所以山东在利用AI帮助农业发展方面,很有机会和潜力。
如果你从来没种过菜,你很难去创新,只有在种菜的过程中,才能知道哪些环节需要创新,哪些创新需要进一步提升。有一个很直观的例子,原来把羊角蜜从山东运到北京需要72小时,现在只要36小时,这就是生产力提高了一倍。对消费者来说,尤其是新鲜的水果蔬菜,时间就是价格。一切都缩短一倍,就实现了效率百分百的增长。
现代农业需要更多“数字乡村新农人”
大众新闻:如今,手机变成新农具,新农人正在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动农技推广、农学科普、农产品销售。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郑风田:直播和短视频既是很好的入口,也是一个广阔的平台,是年轻人展现自己的一个工具。近些年,我一直在跟踪返乡创业的群体,尤其是国家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和发展数字农业,刚好为这些新农人回到农村扎下了小翅膀。
传统一代的农民,他们优势在于有丰富的农业技术和经验,但很多年轻人过去没做过农业,他们通过数字技术,把新技术跟传统农业嫁接在一起,生产力肯定能实现增长。实际上,新农人和传统农人都要互相学习,咱们传统的农业技术员,他们做农业推广要学习新的传播手段,年轻的新农人过去没干过农业,但是他们了解消费者,本身也是消费者,就可以根据消费群体或者他们自己观察到的消费需求,把传统的农业进行提质升级。
大众新闻:也就是说,新农人是现代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郑风田:数字乡村新农人变成“兴农人”,需要技术复合型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需要有新型经营思维,也要具备短视频制作、直播电商、社群运营等数字营销技能,还要掌握农业物联网设备运维、无人机植保、区块链溯源等硬核技术,熟练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种植决策和供应链优化,构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数字化全链路等方面。
大众新闻:如何才能出现更多“数字乡村新农人”?
郑风田:新农人是传统农业的继承者,也是数字技术与农村发展深度融合的参与者。从顶层政策来说,就是要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深入实施乡村巾帼追梦人计划和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健全评聘激励机制。另外,数字乡村新农人的培育需要构建“技术赋能—模式创新—价值重构”的完整生态链。
“新农人”利用短视频平台有效连接了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
大众新闻:您认为,短视频平台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郑风田:以快手为例,这一平台上聚集了众多的农业农村创作者,发布了非常丰富的农业技术相关的视频内容,对想参与农业发展的新人来说,既提供了学习资料,也缩短了学习过程,这是很关键的。同时,快手既可以通过直播带货,又可以把销售、生产连接起来,是一股很大的凝聚力。
大众新闻:在您看来,短视频、直播等这些数字技术融入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改变?
郑风田:新农人通过短视频、直播介入农业之后,把农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有效地连接起来。比如生姜,大家可能最担心是生姜会用剧毒农药,那如果把种植的过程拍摄下来,实现透明可追溯,这是年轻人能做到的。这样的视频记录解决了消费者对农产品安不安全的担心,满足了他们对品质的要求。我们知道,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有很多,原来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见面,不知道对方是谁,通过新技术把他们连接,这让生产者了解到,什么样的消费者买我的东西,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我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要求进行改善。
当然,现在很多传统意义的农民也开始在直播,所以传统农民和新农人两者,都在相互融合,新旧农人应该如何合作共赢,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大众新闻记者 田汝晔 实习生 邱俊凤 高航 经纬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