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蒙城县绿色智慧食用菌产业园工人蔡秀燕就开始忙碌。通过手机App,她实时查看智慧菌菇房的运转数据,精确调控小叶黑平菇的生长环境。在她身后,一辆辆装满净菜的冷链车准备驶向沪苏浙市场。

从田间直达餐桌,正是蒙城县构建蔬菜全产业链的缩影。去年底,该县“构建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打造长三角优质菜园子”改革实践,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成为安徽省唯一以蔬菜产业为核心的入选县区。

截至目前,蒙城县蔬菜全产业链产值39亿元,初步形成蔬菜种植、生产、加工、供应一体化链式发展的格局。

链式发展 蔬菜走出去

在蒙城县小辛集乡双李村蔬菜种植基地,错位栽种的西蓝花正通过根部相连的滴灌带补充水肥。再过一个月,全村1200亩优质西蓝花将渐次成熟,通过冷链运输至沪苏浙地区,预计将为村里带来240多万元纯收入。

“种苗、滴灌带都由配套企业专门培育、定制,周边劳动力充足,企业发展有信心。”来自浙江台州盛绿农业的蔬菜种植大户陈学高告诉记者,蒙城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蔬菜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上下游配套齐全,他们只需专心种好菜。

“全村共流转土地约3000亩,引进5家经营主体,其中3家从事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亩,包括土豆、毛豆、白菜、洋葱、萝卜等蔬菜。”双李村党总支书记丁静雯介绍,该村还陆续建起了蔬菜加工车间、食品冷库等设施,不断延伸蔬菜产业链。

为支持蔬菜种植产业发展,蒙城县强化“链式”合作,推动蔬菜生产订单化、专业化、标准化、单品规模化、产销一体化。2024年,全县49个村、210多家农业经营主体与龙头公司签订种植合同,落实面积16.2万亩。

“我们引导蔬菜加工企业与经营主体合作,采取‘六统一’模式,在良种、农资、栽培模式、技术服务、订单收购和冷链配送全程服务等方面实施统一标准,实现种得出来,销得出去。”蒙城县优质农产品发展中心主任武超峰告诉记者,该县建立冷链物流体系,有效满足蔬果产品的分拣、包装、预冷、储藏和冷链运输需求。

蒙城县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和全国蔬菜标准化示范县,蔬菜产业发展历史悠久。

近年来,该县以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建设为抓手,坚持露地、设施蔬菜同步发展,构建“基地种植——保鲜存储——净菜初加工——冷冻深加工——冷冻存储——冷链物流——国内外贸易”的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努力打造长三角优质“菜园子”,逐步实现初加工向田间地头延伸、精加工向产业园区延伸、销售网向全国各地延伸。

精深加工 产业强起来

削根、分拣、上架、烘干……3月24日,在蒙城县王集乡农业产业园安徽林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化厂房里,工人们正在加工新采收的羊肚菌。很快,一盒盒不同等级的羊肚菌产品将销往南京、上海等城市。

“120亩羊肚菌,亩均产量1000斤鲜菇。8斤多鲜菇能烘一斤干菇,折算下来,每斤鲜菇可多卖10元。”公司总经理曹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羊肚菌烘干销售后,一季可增收约120万元。

林下公司先后在蒙城县王集、双涧、庄周等地建设林下食用菌示范基地5个,并与宿州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在王集产业园建设菌包、菌种加工生产车间。

“农户购买我们的菌种、营养包,我们负责全程技术指导。羊肚菌收获后,我们还提供烘干、存储等服务。”曹悦说,企业全年种植羊肚菌、大球盖菇、草菇等700亩,预计年产值达260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200余人。

为切实提高食用菌生产科技含量,蒙城县积极与省内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组建蔬菜科技特派团,选派科技特派员,实行“一对一”帮扶、面对面指导,加速推进大棚食用菌、智慧食用菌、林下食用菌“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全县现有各类食用菌生产主体47个,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蒙城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食用菌产业是蒙城蔬菜产业全链条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蒙城县持续提升企业精深加工质量,健全从基地生产、精深加工、冷藏存贮、出口内销的完整产业链条,依托全县完善的村级振兴公司布点和村级冷链布局,创建村级初加工点,将蔬菜初级处理工序前置到蔬菜生产基地,不断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蔬菜初加工年产值达到1.2亿元。

做大市场 外销活起来

走进位于蒙城县森林公园的智能蘑菇工场,一间42平方米的智能蘑菇房内,一根根蘑菇棒均匀排列在立体的层架上,小叶黑平菇长势喜人,工人正有序采摘。

“一间蘑菇房可以放置4000个平菇菌包,一年不间断生产,产量可达12万斤,产值约60万元。”安徽宝城智汇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吕海涛告诉记者,智能蘑菇房通过环境控制,让不同种类的蘑菇在最合适的生长环境中,始终处于爆发式出菇状态,相比占地面积相同的普通种植大棚,平菇产量增长100倍。

“我们的菌菇质量好、市场俏,各地订单应接不暇。”吕海涛介绍,每间智慧蘑菇房去掉各种开销,每月能盈利约6000元。一筐筐新采摘的蘑菇从蘑菇房涌入大市场,不仅促进农民增收,更打响了蒙城蔬菜品牌。

近年来,蒙城县加速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因地制宜做好蔬菜种苗、生产、市场等风险防范和应对工作,保障蔬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该县打造专业科技人才队伍,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主体发展蔬菜产业提供保险和资金支持。该县还加强商贸物流、服务对接和电商推介等工作力度,依托全国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孵化园、经营主体、冷链物流体系,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蔬菜产品直供长三角、直销日韩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公司出口速冻蔬菜货值2738.4万元,同比增长13.5%。”安徽精益诚食品有限公司外贸经理李晓庆介绍,今年一季度,企业产值超过900万元,实现开门红。

蔬菜产业是富民产业,如何更好地规避市场风险,把产业做优?

蒙城县农业农村局研究员马连军认为,要在充分考虑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把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活。具体来说,就是做优蔬菜种植,多出精品蔬菜;做强蔬菜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减少种植风险,促进国内外销售;围绕生态消费、研学旅游、休闲采摘等做好蔬菜产业融合文章。(记者 任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