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3月25日凌晨3点,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的力源生态农场,刘跃香和几名工人正忙着收彩椒,摘下来的彩椒会先放入蔬菜筐内,然后再由其他同事整齐地码放到分装盒内。
“今天收菜的量不小,5点左右得把包装好的新鲜蔬菜装上冷藏车,送到各地去。”刘跃香在田埂间来回穿梭,边介绍边把符合采摘标准的彩椒摘下来。
“大家都加把劲啊!5点钟冷藏车就到了!”生态农场技术员谭明晖忙着指导工人们工作,不忘给大家加油鼓劲。谭明晖以前也是地道的农民,通过参加当地组织的多期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系统掌握了农田果蔬管理技能,成了十里八乡抢手的技术员。
听到喊话声,刘跃香干得更起劲了,“大棚里的彩椒都是航天种苗种的,抗病强、产量高,还有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喷淋、自动播种,结的蔬菜每个都有‘数字身份证’,摘下来就可以吃,根本不用担心农药残留”。
“农场2022年投产,占地1000余亩,是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标准化基地、生态食材生产示范基地。这里的工人都是附近村民,农场给的工资高,大家都愿意来这里干活。”谭明晖穿梭于各个大棚,边查看收菜进度边介绍说,“我们大部分新鲜蔬菜在省内就卖得差不多了,只有少部分会被配送到省外。不管距离远近,都要保证蔬菜的新鲜度。”
时间仿佛按下了快进键,远处的天空微微泛起鱼肚白,很快便到了凌晨5点。大棚外,一箱箱包装好的蔬菜码放在路边,一辆冷藏配送车从远处缓缓驶来。车一停下,工人们便有序地将蔬菜装车。司机丁强从车上一下来,便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冷链物流中心今天一共出动20多辆车,运往山东省内各地以及北京、郑州等省外城市,我的车今天去济南,大约10点多钟就能送到。”
随着一箱箱蔬菜装车完毕,丁强驾驶着冷藏配送车离开农场,一天中最忙碌的收菜工作也告一段落。刘跃香打算回家吃个早饭再回来继续工作。路过共享蔬菜大棚时,她饶有兴致地说:“这个大棚里的地很多都出租了,有的全托出租,有的半托出租,这种租地种菜的模式很受欢迎,大家都愿意在这里种种菜、尝尝现摘的蔬菜,体验一下不一样的农村生活。”
走出生态农场,整个张家楼街道沐浴在朝霞当中,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这些年,我们推行‘村企共建+强村富民’项目联农带农发展模式,用土地托管、订单农业、劳务合作等方式,将企业和农户紧密联合。现在街道有2000多名农民转型成为现代农业技术员,人均年收入增加了4万元左右,村民的钱包变得更鼓了。”张家楼街道农业农村中心负责人唐军开心地说。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