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点|人物访谈|文学领地|原创殿堂
literatureSunday
2025年 第 13 期
《济宁看点•星期天》
新锐.经典.卓越
分享原创作品 品味文学人生
董兆元:历尽磨难痴心不改 笔耕不辍书写传承
作者: 张淑芳 赵丹 文帅
编者按:在文学的浩瀚海洋中,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他年过花甲才执笔创作,却在耄耋之年完成了三部厚重的上百万字的长篇小说《磨难》、《跨越》、《红菊》,他就是家住济宁市兖州区85岁高龄的董兆元老人。一生历经风雨,却始终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记录家族的奋斗史,抒发对故土的无尽眷恋。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可敬的老人,聆听他的故事,感受他对文学、教育与生活的真挚热爱。
从教育到文学:一生的执着与追求
董兆元1940年出生于济宁市兖州区颜店镇天齐庙村,自幼聪颖好学,六岁便跟随私塾先生开蒙,两年后随父亲迁居平邑县继续求学。凭借优异的成绩,他顺利考入济宁市第一中学,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1961年,董兆元从曲阜师范毕业后,在恩师王继龙的推荐下,来到曲阜市吴村镇柳庄小学任教。初为人师的他满怀热忱,立志要像恩师那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一干就是42年。
花甲之年的文学梦:创作三部百万字长篇小说
董兆元从花甲之年才开始创作,是什么让他决定拿起笔?“我曾祖父的经历让我深受触动,家族的奋斗史和对故土的热爱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年轻时忙于生计,文学种子一直埋在心里,直到晚年才得以发芽。”董老如是说。
在创作《磨难》、《跨越》、《红菊》三部长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董老遇到了许多困难。由于长期伏案写作,那张木制的小方桌竟被硬生生磨出一个坑,执笔的那双手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寒来暑往,董老用坏了三支钢笔,一笔一画填满了几十本厚厚的稿纸。董老每每提到《磨难》的故事情节,他老人家总是老泪纵横,几度哽咽,用行动和文字抒发着对故土的热爱,对生活的期待,对家族奋斗史的感慨。《磨难》这部长篇小说,写着别人的故事,却在拷问着董老自己的内心,这正是董老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用返璞归真的独特视角,白描的手法,反映出一个浸透血与泪的家族奋斗史和斗争史。那段苦难的岁月,生活的各种磨难没有压垮董老,他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单薄的身板,为全家撑起一片天空。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段历史的变迁,从苦难中一路走来的董老以改革开放为切入点,在万马奔腾的大好形势下以米店新村程秀为主要人物下的普通百姓发家致富,共赴美好生活的故事,历经三年七个月,完成了《跨越》的创作。董氏家族相继有十一人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成为了真正的书香门第。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聊起发生在学校里的趣事,开心事,和董老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战友”。董老笔耕不辍,对于教育的素材更是轻车熟路,反映教师生活的长篇小说《红菊》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定稿。董老凭借初中时学到的拼音知识,历时两年多,将三部共上百万字的长篇小说逐字逐句敲入电脑,他的执着与毅力深深感染了身边每一个认识他的人。
家风传承: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
董兆元老人,一生以笔为犁,耕耘不息,其精神之坚韧,令人肃然起敬。然而,更令人钦佩的是他那严谨而温暖的家风,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深深影响着后代。他的女儿每每谈及父亲,眼中总是闪烁着自豪与感动。她说,父亲一生为人正直,教育子女从不靠责骂,而是以理服人,以德化人。他的言语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引导他们走向正道。更为感人的是,董老对待爱人的深情厚谊。自四十岁起,他便经常为爱人洗脚、洗头、剪指甲,这些细微的举动,不仅是对爱人的呵护,更是对家庭责任的无声诠释。他用实际行动,为子女树立了榜样,教会他们何为相敬如宾,何为家庭和睦。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董老的几个子女家庭都团结和睦,彼此尊重,宛如一幅温馨的画卷。
董兆元老人,用一生的坚守与付出,书写了家风家教的典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家风,不在于言传,而在于身教。他的生命,早已超越了岁月的界限,成为了一种永恒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每一个家庭,去追寻那份朴素而深远的幸福。
董兆元:用乐观书写人生华章
在采访中,董兆元老人向记者分享了他的人生态度,一生乐观向上。尽管现在已经85岁高龄,他依然精神矍铄,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平日里,他热衷于拉二胡、养花和锻炼身体,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了身边的许多人。董老的故事不仅是一部个人奋斗史,更是一幅时代变迁的生动画卷。他以乐观坚韧的精神,谱写了人生的华彩乐章,激励着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勇敢追逐梦想。他笔耕不辍的坚持和优良家风的传承,不仅深深影响了他的子女和学生,更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董兆元老人的故事,将继续鼓舞着无数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编辑:筱静 审编 雅慧
【星期天访谈】周大新:没有文学,我会活得更苦
---李木生
监制/宋恩学 主编/周中祥 编辑/王双全
《济宁看点》法律顾问:山东舜翔(济宁)律师事务所
法律问题请拨:13371211587(杜飞律师)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表内容、图片、文字、字体等版权信息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其中的内容与图文等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请在发现之日及时与本平台(联系方式QQ:1067959582)联系,我们将在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