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化土地面积一度占国土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而沙漠一直以来被视为贫瘠之地,治理沙漠一直都是一道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创新能力的提升,沙漠地区的开发利用迎来了新的突破。



沙漠也是一种土地,在治沙的过程中人们一直都在思考要在沙漠中种什么植物,如何种,以此来达到治沙的目的。

不过却很少有人会想在沙漠种养某种动物来治沙,2016年,内蒙古一位养殖户偶然接触到了一个项目,不仅能治沙,还能给自己增加收益。



那么这位养殖户养的是什么动物呢?它为何能够担起治沙的大任?

«——【·沙漠养猪·】——»

这种动物其实人们非常熟悉,农村很多人家会养,日常人们也经常会吃,它就是猪。



这名来自内蒙古开鲁县的养殖户名叫王晓亮,在2016年的时候他接触到了一个项目,就是在沙地上养猪。

经过了解之后,他果断在自己承包的一片沙地上开始了自己的养猪大业,2018年他与自己的朋友一起成立了公司专门养猪,还注册了专门的商标。



沙地上养猪有什么特别的呢,猪又是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治沙的呢?

王晓亮作为一名养殖户,养猪能够治沙固然是锦上添花,但更重要的是,养猪也能给他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在初期,他购进了一批猪崽分别放在了自己的两个沙地养猪场内,这些养猪场都是露天的,用围栏给猪圈定出固定的活动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围栏也都是可以移动的。

这些猪在养殖初期,王晓亮会将它们称呼为“工作猪”,除了吃饲料养膘之外,它们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沙地里撒欢。



在圈养中,猪的习性会因为养殖空间有限而受到很大的限制,王晓亮虽然也给猪架设了围栏和圈舍,但是空间上却扩大了好几倍,都是按照50头猪一亩地的比例进行养殖。

这有利于释放猪的天性,猪有了足够的生存空间就会变得十分活跃,猪本身有拱地的习性,通过猪的拱翻、撒欢打滚等,再加上它们的粪便排泄,沙地就会被搅拌。



猪粪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能改善沙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肥力,使沙土具备一定的农业种植条件,把沙壤变成肥沃松软的地。

并且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可以经过处理后用于种植牧草、耐旱作物等,从而促进沙漠绿化。



而在这个过程中,王晓亮会在猪圈内部撒下牧草的种子,或者将草籽拌在猪料里,通过“工作猪”的工作,牧草长出来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王晓亮将猪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放养三四个月之后,就会将可移动的围栏转移到下一处沙地,而上一处猪圈的位置在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沙地就会变成草地。



这也就意味着,王晓亮的猪圈每移动一次,就会创造出一片绿地。

而“工作猪”在完成了自己的“治沙工作”之后,它们就会转变成为商品猪,在沙地养殖的猪十分受市场的欢迎。

沙地养殖的猪不仅每天都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活动量的提升让猪肉的品质上有很大提升,它们每天的吃的东西也很讲究,并不是其他商品猪吃的饲料。



这些主持的都是发酵料,并且都是粮食发酵的,比如玉米秸秆、玉米面、麦麸等等,而它们每天喝的也都是“饮料”,是酸奶红糖水。

这种水更有益于猪的肠道健康,还能增加猪肉的肌苷酸含量,肌苷酸是衡量畜禽肉类鲜味的重要指标之一,含量越高,肉的味道就会越鲜美。



而在沙地养殖的猪肌苷酸含量是普通圈养猪的6倍以上,因此沙地养出来的猪肉质口感更加细嫩紧致。

并且相比于普通圈养猪6个月就能出栏,沙地养出来的猪需要养足12个月,体重达到220斤以上,这些猪才会真正变成商品猪流入市场。



2018年,在王晓亮的养猪场内,存栏有400多头“工作猪”,能够出栏的有180头,收入10多万元。

«—【·治沙新思路·】—»

治沙一直都是很多国家一直在关注的问题,人们也曾尝试过很多种不同的办法,中国在治沙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也研究出了很多的新思路。



比如种植耐旱植物,如沙棘、柠条等,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沙土,减少风蚀,还可以利用特定微生物促进沙土固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人工材料治沙,设立草方格沙障,利用麦草等材料在沙漠中布设方格网,减少风沙侵蚀,固定流沙。



沙漠养猪作为一种创新的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当地村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还能改善沙漠土壤结构,促进生态恢复。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治沙创新方法不断涌现,如生物治沙、人工材料治沙和生态水资源管理等,都在为人类对抗沙漠化提供新的希望。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在治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植树造林、生态恢复、科技治沙等手段,中国成功遏制了沙漠扩张,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并创造了经济价值。



治理沙漠不仅关乎环境保护,也关乎全球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继续推动沙漠生态治理,探索可行的治沙新思路,是当前及未来都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

参考:

正北方网《沙地移动养猪 肥土播绿致富》,2019-8-29
澎湃新闻《养猪改良沙地,见没见过这样高端的方式?》,2019-7-30
澎湃新闻《林下养猪生态又增收,快来瞧一瞧!》,2019-8-13
央视新闻《“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 全国沙化土地年均减少1980平方公里》,2019-6-17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