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崔宇晴 通讯员 刘明明
春意渐浓时,尝鲜正当时。眼下,在茌平区菜屯镇周桥村,羊肚菌头茬采收进入了收尾阶段,这些形如羊肚的“鲜味之王”,自春泥中被小心捧出,从这个小乡村出发,即将远行登上食客的餐桌。
“今年的效益每亩地能达到8万至10万块钱。干货价格在400块钱1斤左右,鲜货价格在50元1斤左右,这两个大棚能收入到20万块钱以上。”看着村民们手中的提篮逐渐被羊肚菌盛满,张高虎给自己算了一笔账,结果还算满意。
羊肚菌是养生界的“软黄金”,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是一种珍稀的菌类。周桥网格支部书记张高虎看中了它的高价值、好销路,去年底,便开始在村里筹建羊肚菌种植基地。
但羊肚菌的高价值和其种植的高难度密不可分,它对于温湿度的要求都较为苛刻,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种植失败。张高虎凭借多年来在周桥村种植赤松茸等菌类积攒的经验,又专门前去聊城学习了羊肚菌的种植方式,在村里建设了两个冬暖式大棚,面积四亩左右,着手准备了羊肚菌的种植。
历经三个多月的细心呵护,今春三月的暖阳里,一朵朵绿褐色的羊肚菌顶着蜂窝状的伞盖破土而出,一走进大棚,便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泥土与菌香交织的鲜甜,村民们弯腰穿梭在田垄之间,小心注意着脚下刚刚冒出的新菌,并将每一朵成熟的羊肚菌细心采摘。
“一个棚的种植成本在14000元左右,我第一天采了有400斤,卖了16000元,就已经回本了。”张高虎称,这茬羊肚菌是一次性采收,省人工也省力气,总计10天左右就能全部采收完毕。采收期间,张高虎雇了十来个村民,按照时薪9块钱发工资。
“小心注意着脚下刚冒出来的哈,踩坏一个一块钱哩。”张高虎一边开玩笑似地叮嘱着村民,一边仔细查看着棚里羊肚菌的生长状况。这是他今年首次种植羊肚菌,尽管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仍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前两天的通风没有做好,有一些长出来了但是又闷死了,原来预料每亩地产量2千斤,但现在一看也就是1500斤,今年的种植其实也在摸索当中,但产生得效益还是比较理想的。”张高虎说。
这边棚内新鲜的羊肚菌还没有全部采摘完,那边的订单就已经爆满,在张高虎预料之中,这些羊肚菌刚一采收便已经有人求购,“鲜货走一部分再进行烘干,八九斤左右的鲜货能烘干成一斤干货,而且干货的效益比鲜货还高,目前的订单有上海的、福建的、东北的。”张高虎说。
张高虎盘算着,等到着一茬的羊肚菌采收完毕,天气也就明显热了,到时候,棚里会再种一些适合在高温下生长的草菇,采收季一个多月,每亩地也能有10000万元左右的收入。另外,他的“老本行”—40亩的林下赤松茸种植也马上进入了采收期,今年赤松茸行情不错,一级一箱五斤能卖到八十元,二级五十五元一箱,三级每斤合到六七块钱。
“等到今年的10月份,再在棚里种上羊肚菌,这样春节的时候正好可以上市,价值更高,鲜货就能卖到100多块钱1斤。”张高虎称,看着今年的羊肚菌丰收赚了钱,村里的村民们也都有了信心,后期村里的种植规模会再次扩大,也会继续摸索羊肚菌的深加工方式,他也很乐意向村民们传授种植经验,让大家都走上一条致富路,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