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政府嘴上喊着"工资不公平",说中国员工月薪8000美元,当地人只有1200美元,结果被扒出普通老百姓月薪才420美元,这1200明明已经是当地三倍高薪了!


薪资指控不过是块遮羞布。尼日尔石油部长的"工资差距论"被数据扒得底裤都不剩——当地公务员月薪仅200美元,中企操作岗工资却给到1200美元,还包吃住和技能培训。更讽刺的是,被驱逐高管所在的中石油津德尔炼油厂,每年给尼日尔贡献10%的GDP和12.5%税收,养活着3000多个家庭。军政府嘴上喊公平,手却伸向炼油厂账户,连4亿美元贷款都不想还。


资源饥渴症才是真病根。尼日尔军政府去年政变上台就撕了法国铀矿协议,今年又想故技重施吞中企油田。他们要求原油分成比例从15%提到30%,还追缴1.3亿美元"税款",这哪是谈判,分明是明抢。中企建的尼日尔-贝宁输油管道刚投产,军政府就盘算着把40亿美元资产收归国有,连技术转让协议都当废纸。


外部黑手搅浑水。瓦格纳集团在尼日尔的活动轨迹越来越明显,军政府查封中企账户当天,俄罗斯运输机降落在尼亚美机场。美国虽然撤了驻军,但国会刚通过的《非洲资源安全法案》明确提到"支持尼日尔资源自主",这调门跟军政府的"反殖民"口号完美合拍。西方媒体集体炒作"中国债务陷阱",却对法国拖欠尼日尔铀矿分红只字不提。


经济反噬来得比想象中快。驱逐令下达才两周,津德尔炼油厂产能暴跌70%,全国加油站排起三公里长队,黑市油价飙涨400%。军政府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从邻国买油,外汇存底三天烧掉1.2亿,比每月石油出口赚的还多。最惨的是那3000多本地员工,失业后连1200美元"高薪"都成了回忆。


地缘博弈里没有赢家,只有代价的转移与转嫁。当军政府把外资当提款机,当大国把资源国当棋盘,真正的输家永远是流水线工人、油田操作员、加油站小贩这些具体的人。中企22年扎根换不来契约精神,恰恰说明国际合作的基石不是利益交换,而是文明共识——可惜有些地方,连最基础的商业伦理都还泡在政变的浑水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